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公告

>

正文
市驻村帮扶工作简报2016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16-03-29 11:45:42  来源:张建扶办      
0

目    录

 

【工作动态】

● 汪业元深入安坪村调研驻村帮扶工作

促进转移就业  助推精准扶贫

市林业局到董家山村、昌溪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市食药监局、市编办到双合泉村开展“四走四问四解”活动

苦练内功  切实提升精准扶贫本领

【工作交流】

● 安坪村找到了产业发展路子

● 浸峪村的小康梦


工作动态

 

汪业元深入安坪村调研驻村帮扶工作

 

226日,市政协主席汪业元带领市政协调研组一行赴永定区茅岩河镇安坪村调研驻村帮扶工作。市政协副主席邹卫、王立章及秘书长刘桂清参加调研。

安坪村是市委副书记刘革安的驻村帮扶联系,也是市民政局驻村帮扶对象村,地处永定区西北部,区域面积11000亩,基础设施落后,人均收入低,2014年人均纯收入2200元。自2015年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驻村帮扶工作队制定了以人畜饮水、农田灌溉、交通设施改善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三年帮扶规划,总投资达800多万元。2015年,投资135万元启动了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工程,建成2845米水渠,铺设水管7000米,新建300立方米蓄水池和493平方米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新修路基1.5公里。为发展集体经济,依托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动群众种植50亩茅岩莓茶,2015年帮助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年,安坪村将把茅岩莓茶列为主导产业,推广种植面积达800亩,并投入80兴建加工厂。

业元指出,安坪村的结对帮扶工作有序开展,五个一批落实到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值得学习和借鉴。他强调,调研组要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学习借鉴各个驻村帮扶后盾单位的先进经验,学习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精准脱贫的做法,要通过对全市42个村的调研,为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言献策。

 (张莎)

 

促进转移就业  助推精准扶贫

 

33日,市人社局组织所属市就业服务局和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到桑植县上洞街乡二户溪村开展以“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为主题的“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下乡到村活动,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转移就业意愿和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和就业岗位推介,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助推精准扶贫。

市人社局相关领导亲临现场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发放政策资料。市扶贫办、市妇联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活动全程。活动当天共发放《劳动合同法》、为农民工服务“春风卡”、招聘岗位信息等宣传资料2000多份,提供各类就业岗位信息300多条,接受群众咨询200多人次,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群众更系统、全面地了解到扶贫和就业政策,引导农民工就业创业。

(市人社局驻村帮扶工作队)

 

 

市林业局到董家山村、昌溪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224日,市林业局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永定区谢家垭乡董家山村、昌溪村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活动。

董家山村是市林业局前期帮扶村,地处偏远山区,无地缘及重要的自然资源优势,水资源严重缺乏,村民收入主要靠传统种植和外出务工,贫困人口中病残占比较多,早日脱贫致富一直是村民们的强烈愿望。工作队一行通过调查走访,调研了该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情况,并与乡党委政府领导、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促膝交谈,乡党委政府领导纷纷表示将继续全力支持市林业局驻村帮扶工作。董家山村支部书记介绍了村里主要经济来源、人均收入情况及目前存在的困难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和面对面沟通交流,共同商讨谋划了董家山村2016年扶贫工作计划,包括人畜饮水、路面硬化、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队强调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的重要性,表示将全力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通过扶持村民自主发展种植、养殖等方式来落实精准扶贫措施,使贫困人口尽快脱贫。

随后,市林业局驻村帮扶工作队来到昌溪村,昌溪村是市林业局当前重点帮扶村,经过一年驻村帮扶工作的推进,昌溪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贫困农户生活水平有效提高。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当地村民进行了深入交谈,详细了解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苗圃基地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在苗圃基地现场,工作队向村支两委、村民介绍了苗圃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希望他们抓紧时间做好苗木移栽前的土地整理,争取3月底前完成苗木移栽,努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效益最大化。同时,工作队与相关人员一起对2016年年度帮扶工作进行了规划,尤其是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安排,力争取得最佳成效。

(市林业局驻村帮扶工作队)

 

 

市食药监局、市编办到双合泉村

开展“四走四问四解”活动

 

217日,市食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江华带领班子成员和市食药监局—市编办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深入慈利县南山坪乡双合泉村开展“四走四问四解”活动。

王江华看望慰问了郭凤初、刘金廷等17户困难群众及部分村、组党员干部,给他们送去节日慰问和美好祝愿,并重点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座谈调研。在双合泉村新建的村级活动中心,村支两委干部、村民小组组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畅所欲言,与工作队共话2016年双合泉村的发展思路。在听取各方意见后,王江华指出,2016年双合泉村驻村帮扶工作的重点是围绕三年规划落实工作任务,全面推进五基工程。要围绕路、水、电、住房改造、通讯网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烤烟、药材、养殖,打造村民脱贫支柱产业,搞活庭院经济,发展林业绿色产业,开展工会活动基地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村民增收;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保障性兜底,保障基本民生;要协助乡党委建立一支老中青相结合,有能力、起带头示范作用的基层组织队伍,夯实基层组织。

此次活动,市食药监局、市编办共给双合泉村送去了两万元慰问金和价值五千元的慰问物资,共收集到村民困难问题7个,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意见建议3条,工作队表示这些困难问题、意见建议将在2016年驻村帮扶工作中予以落实和解决。

                     (市食药监局—市编办驻村帮扶工作队)

 

 

苦练内功  切实提升精准扶贫本领

 

32日至3日,2016年市直及驻张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培训班顺利举办,市直及驻张单位5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常驻村队员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为期一天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政策解读与理论学习阶段。由市委驻村帮扶办邀请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农委(市扶贫办)等部门专家,向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们传授了基层组织建设、精准扶贫政策、产业扶贫及集体经济发展等扶贫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重点工作相关知识,理论学习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大家纷纷表示得到了一次很好的“理论充电”,为做好以后的脱贫攻坚工作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第二阶段为现场参观学习阶段。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们先后参观了旅典文化土家织锦基地、慈利县通津铺镇氽湖村、慈利县三官寺乡罗潭村、武陵源区索溪峪镇双星村。氽湖村是市人民医院、市中国银行驻村帮扶对象村,2015年,工作队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在氽湖村完成了2.1公里道路硬化、700多米排洪渠建设、自来水到户全覆盖、高标准村级党组织活动中心和村卫生室等工程,落实了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罗潭村是市政府办—市经济信息中心驻村帮扶对象村。2015年,工作队在帮助罗潭村发展基本产业上下大力气,成功引进2家企业与罗潭村捆绑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大力发展“三园”(桃花园、杨梅园、蔬菜园),较好解决了产业发展和村里无集体经济收益的难题。双星村是省核工业地质局驻村帮扶对象村,在2015年年度考核中,成绩优异,特别是驻村帮扶工作资料整理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市委驻村帮扶办举办这次培训的目的是让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通过学习解放思想,找准基层组织建设的方向,找准基本产业发展的思路,找准精准扶贫的方法,增强各工作队间的交流,学习好的工作经验,开阔眼界、取长补短,为新一年驻村帮扶工作夯实基础,为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全面脱贫、全面“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市委驻村帮扶办)

【工作交流】

 

安坪村找到了产业发展路子

 

安坪村位于永定区西北部,隶属茅岩河镇,经济基础薄弱,交通条件差,自然条件恶劣,严重缺水,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贫困村。全村345户,1345人,2014年人均纯收入2200元。经济来源主要是烤烟、林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集体经济空壳。市民政局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一年来,初步改变了该村面貌,找到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路子。

一、精选路子。为了找到农民脱贫致富的路子,工作队反复听取群众意见,召开了各种会议,走访农户。农民提出的意见是:建红薯加工厂、建养猪养羊场、种植核桃、种植葛根、种植茅岩莓茶等。意见收集后,组织开展调研,结合安坪村实际,通过四个方面实地考察:一看项目是否适应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二看项目技术难度有多大,农民是否容易掌握;三看项目产品销路是否畅通,效益有多大;四看资金成本高不高,农民是否能承受。考察回来后,在村组干部和全体党员会议上介绍情况,交由大家讨论。大家认为安坪村气侯和地理条件适应种茅岩莓茶,种植技术要求也不高,农民基本都能掌握;资金成本投入不太大,只需要苗木和肥料;市场销路看好,北京、河南两地需求量大;茅岩莓茶见效快,收益好,除去成本,第一年能赚1000多元,第二年能赚5000多元。最后决定,走种植茅岩莓茶的路子。

二、试走路子。路子找到了,接下来是试种探索。为支持茅岩莓茶试种,市民政局给每个试种户投入扶持资金每亩1000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工作队到每个组开会宣传发动,上门做思想工作,动员21个农户试种。村里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种、统一管理,并及时与“茅岩莓之父”黄宏全联系,请他作技术指导。结果茅岩莓茶长势很好,四月份就开始采摘了。从四月份一直到九月份均可采摘。采摘的嫩芽,由几个大户进行烤制。制成的茶,我们送到省茶叶研究所鉴定,黄酮素含量达到40.28%,比市场上卖的茅岩莓茶含黄酮素还高。几个商家争着要茶叶,试种的茶叶供不应求。2015年试种50亩,每亩纯收入1750元,农民喜出望外。通过试种,第一年就有纯收入1750元,初步估计第二年纯收入可达5000元,这是一条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好路径。

三、拓展路子。试种成功了,大家非常高兴。但要帮助所有贫困户脱贫致富,就需要走公司加农户的发展道路,才能做大做强。这样就有几个问题摆在面前,一是所有贫困户以土地入股,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二是要找到企业加入,才能确保销路畅通,长久发展;三是统一茶的品质,才能卖出好价钱,需要修建加工场房;四是贫困户加入,需要初期投入扶持资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村支两委和工作队队员开动脑筋,多方联系,做了大量工作,引入张家界茅岩河投资有限公司来村投资发展项目,现已将种植面积扩大到800亩,村集体、农户和所有贫困户入股共同发展;加工场房正在兴建,市民政局已投入扶持资金40万元,作为村集体入股,分红作为村集体收入。同时,贫困户的种植扶持资金已经落实,每户扶持1000元。初步预算,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此一项可达7万元,贫困户每亩土地可收入1750元,以后逐年增加。通过这条路,集体经济也将不断壮大,所有贫困户都能在2017年脱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市民政局驻村帮扶工作队 唐纯志)

   

 

浸峪村的小康梦

 

一年前,“两山夹一沟”的桑植县竹叶坪乡浸峪村,山多地少,全村925人,人均纯收入仅2021元,其中贫困人口262人,属省定贫困村,也是全市确定的20152017年驻村帮扶对象村之一。自2015年成为市委常委、张家界军分区司令员杨昌永的驻村帮扶联系点和市人防办的驻村帮扶对象村后,浸峪村发生了显著变化。一年来,工作队共投入帮扶资金555.73万元,修建完善了村道、蓄水池、防洪河堤、老年人活动室等基础设施,2015年全村已脱贫82户、176人,人均增收509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和基层组织建设也迈上了新台阶。

“山区人民穷,没想到穷成这样”

2015年初,市人防办被确定为浸峪村的驻村帮扶后盾单位,第一次承担驻村帮扶任务。办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办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的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刚走马上任一个星期的办党组书记、主任彭冲马不停蹄来到浸峪村。“山区条件差、人民穷,没想到这样落后。”回忆起第一次赴村调研,彭冲仍感唏嘘,高家界组的高绪普,李家坡组的高彩芝、竹子界的高家新等十多户20多人,还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78岁的高彩芝,耳朵背,儿子体弱多病,母子二人住在随时会垮塌的房子里。这些贫困户,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温饱都成问题,仅靠低保和救助过日子。

工作队在调研中发现,浸峪村发展目前存在的困难有三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没有带动村民致富的产业、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全村925人,贫困人口占近三分之一。“把全村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登记在册,搞清楚家庭情况和贫困原因,一定要早日让他们脱贫奔小康。”调研回来,彭冲立即召开会议,与县、乡、村三级共同商讨,研究浸峪村脱贫致富大计。同时,工作队积极向联点市领导杨昌永汇报。

“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自结对帮扶浸峪村后,晚上睡不着觉。”彭冲说,20152月至12月,驻村帮扶工作队吃住在村部,驻村220多天,组织召开村组干部和党员大会听取意见建议15次,入户走访215户次,解决困难纠纷16次,组织宣讲政策5次,完成了浸峪村驻村帮扶三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帮扶谁?完成了精准识贫,接下来的扶贫工作就有的放矢、不打乱仗。”一年来的驻村帮扶,人防办副调研员、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龚建兵对浸峪村的脱贫满怀信心。

“扶贫产业好,没想到这样给力”

“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但致富奔小康还得靠产业,让老百姓自己‘造血’,这样才是一条长久的发展之道。”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后,浸峪村退休干部黄宏光建议,要实现精准脱贫,发展产业是唯一路径。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在产业。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前,浸峪村几乎没有任何产业,村集体经济更是空白。“怎么扶?该村适合发展什么产业?……”人防办结合村里产业结构实际,开展调研论证。浸峪村山多田少,黎胜的“神龙牧业”已初具规模,唯有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才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以‘神龙牧业’为产业发展龙头,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进行黄牛养殖。同时,对养殖和种植大户进行奖补和信贷支持。”彭冲在全村产业发展大会上如此动员,确定了产业发展方向和村集体经济项目。人防办积极同市、县发改委和畜牧局联系,争取项目支持。与村养牛大户黎胜“神龙牧业”签定合作合同,投入10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投入5万元对养殖和种植产业大户进行奖励与补助。同时,积极协调争取银行对养殖和种植大户进行信贷支持,目前已贷款243.83万元用于产业帮扶。

“全村已发展养殖母牛上百头,年产值达百万元,纯收近20万元,村集体经济已由赤字转为有结余,为带动村民致富打下了基础。”养殖大户“神龙牧业”负责人黎胜高兴地说。

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黎胜的支持下,村民唐海波养殖了20多头牛,年收入首次迈入了六位数大关。他逢人就说:“扶贫产业好,没想到这样给力。下一步,将扩大养殖规模,实现收入翻番。”

“全面小康梦,没想到这样实现”

“完善村里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是浸峪村脱贫的基础工程。”一年来,市人防办共争取帮扶资金224.1万元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新修了一条3公里组道,建成了村主干道村部前的一座桥梁,修建了村部食堂、老年人活动室、老年人健身广场,加固了防洪河堤,建好了蓄水池,解决了村里人畜安全饮水问题,6户危房户改造已完成。投资达120万元的农网改造、村道拓宽、幸福院和无房户周转房建设已纳入工作日程。

“每天吃完晚饭,都要到村部的健身广场溜两圈,踩踩单车、吊吊双杠、坐坐摇椅……日子比以前舒爽多了。”122日,在村部健身广场玩耍、健身的86岁老人、抗美援朝老兵黄启雄高兴地说。

贫困户唐承火,家里一来客人,老人就高兴地把人往新修的厨房、厕所和猪舍引,站在宽敞干净的猪舍,老人自豪地说:“等天气暖和后,帮扶工作队送给我两头猪仔养,年底不仅有肉吃,还可卖钱。”

78岁失聪老人高彩芝与体弱多病的儿子相依为命,住在随时会垮塌的房子里,工作队驻村后,立即安排1.8万元帮扶资金,改造了危房,让老人住进了新居,乐享晚年。像她这样住进新房的贫困村民有8户近20人。

这只是市人防办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积极开展公共服务保障帮扶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浸峪村基本实现通电、通路、通水、通电视等“七通”和改厕、改厨、改栏、改水等“七改”;全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率100%;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助学活动,给43名留守儿童送去了1.5万元学习用品和助学金;发动机关党员干部与44户贫困户、112名贫困人员结穷亲,投入资金20万元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组织开展了“送政策、送法律、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送医疗”六送下乡活动。同时,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造、卫生评比、五好家庭评比等各种评比活动。

“致富奔小康,在驻村帮扶工作中一点一滴实现。”回望一年来浸峪村和村民生活的变化,村主任高德军深有感触地说。这位去年被培养成党员的他,展望村里精准脱贫工作,他信心十足。

“要把老百姓发动起来,勤劳致富,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杨昌永表示,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要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路子,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市人防办驻村帮扶工作队)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