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文化

>

正文
新闻写作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5-07-03 17:50:25  来源:华声在线张家界站  作者:罗建辉   
0

如何写好新闻稿,我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谈三点。


首先要发扬吃苦精神。有一句俗话:“你想吃苦吗?那你去做记者吧!”要写好新闻必须学会吃苦,这是我最重要的一点感悟。多年的新闻事业拼搏生涯,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吃苦”!虽然我年已38岁,奋斗了这么多年,仍成就微微,但我的吃苦精神却有增无减。我没有打牌、跳舞的习惯,为了新闻写作,多年来没有在双休日真正、完全放松过,每晚基本上都是凌晨过后才睡觉,饿了吃包方便面,困了喝点浓茶,全力以赴写新闻与学习,仍觉得时间不够,虚掷了光阴,转眼就已人近中年天近午。真有“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池塘春草浅,梧叶已秋声”的感慨。我深深体会到,新闻写作之路是苦乐人生路,不都是铺满鲜花的“阳光大道”,而往往是坎坷崎岖,荆棘丛生的山间小道,只有发扬吃苦精神,实实在在的苦干,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登上高峰。今年6月24日,张家界市中小企业商会商学院邀请北京八八众筹总教官、商业模式设计专家尹佳晨做传统企业如何转型升级的专题分享,张家界市中小企业商会100余人出席。当天我们陪尹总教官吃完饭回到家里,已是晚10点左右,按正常人的思路,忙了一天,总该休息下了。但新闻工作者的思路是反的,别人休息你要工作。因为新闻有时效性啊,所以我回到正在装修的家里,不顾电脑上灰尘密布,乱七八糟,汗都没顾得擦一把,就又投入了写稿的工作。当晚10:30,我写的新闻稿《张家界中小企业商会商学院举办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分享会》就在张家界在线与华声在线发表。当时我的大学老师也就是这次培训的总负责覃教授在商学院的微信群里连点几个赞,还写下“这就是速度”几个字以示鼓励。这只是一个小例子,我的新闻生涯都是这样子渡过的,苦干巧干总离不开干,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吃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吃苦,意味着胸怀远大的目标;吃苦,意味着坚韧顽强的斗争;吃苦,意味着放弃安逸与享乐!于我而言,献身新闻事业的目标既已选定,就下定决心要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坚持就是胜利!如今我的努力和心血得到人们的肯定,这主要靠什么?我的回复是两个字:吃苦!


其次要有新闻敏感性。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话没错,但吃苦要吃有价值的苦,要在该吃苦的地方下大力吃苦,在不需要吃苦的时候不要蛮干。新闻敏感性是新闻创作的源泉,写好新闻,要围绕新闻敏感性下功夫,围绕提高新闻敏感性去吃苦。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谈谈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一是求新。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说过:“不懂和谐的人,当不了音乐家;不能辨别颜色的人,成不了画家;没有求新意识的人,做不好新闻工作。”只有不断求新,目光才敏锐,才能发现真正的新闻。这次我们商学院准备编写企业家的先进事迹介绍《群英谱》,我所在的商会10组有个省人大代表王云芳,她养鸡养出了名,对此人我以前就有耳闻。后来我和朋友闲聊时,有人也说到苗市镇界溪村有个农妇王云芳养的鸡生出了绿壳蛋,闻此我立即产生了一种新鲜感。在求新意识的驱使下,2015年6月16日,我通过电话采访后驱车风尘仆仆深入到人迹罕至,山高林密的柳枝峪大山深处的养鸡场,碰巧王云芳正在树林中收捡绿壳鸡蛋。我根据现场采访的这些活生生的素材,写出《大山的女儿》这篇长篇人物通讯,很快被华声在线、张家界在线、《新人口》等媒体刊发,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二是求变。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变化,往往孕育着新闻。训练有素的新闻从业人员都有这个职业的新闻敏感性,时时处处留心现实生活中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斯诺的采访总是以锐利的眼光设法寻找变化。他曾这样说过:“求变的敏感性与写作的成果成正比。”邹韬奋说,新闻是变动的事实报道,其道理也就在这里。张家界市中小企业商会以前发展较慢,2015年3月11日,新任会长罗万琼到任后,加大了工作力度,短短几个月时间,商会队伍由300多人壮大到逾1000人,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一巨大变化吸引我深入去了解商会,我从如此迅猛的发展中看到,商会组织对企业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只有发展商会组织,才能引起企业关注;只有发展商会组织,才能实现资源共享;只有发展商会组织,才能引起社会重视;只有发展商会组织,才能得到政策支持!当晚,我立即写了篇《爱我张家界市中小企业商会》的通讯,很快在张家界在线、华声在线、人民网等发表,反响很好。我文中说到的“巧理千家事,凝聚万人心”已成为商会罗会长的“口头禅”。我自己也加入了商会,并被聘请为顾问。三是求异。人们常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这么说虽然不是太确切,但它确是发现新闻的一个门道。从寻找新闻的敏感性的角度来看,异常的事情是应当关注的。我采写的《农村异常事,腰鼓传国策》一文便是抱着求异感采写出来的。一次我到岩泊渡镇搞计生工作半年检查,碰巧遇到该镇红花村计生协会在一家结婚办喜事的农户家里用打腰鼓的形式宣传国策。我立即感到这是一个异常现象,经深入采访,原来该村打腰鼓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近年村民遇红白喜事都请腰鼓队“凑热闹”。该村计生协负责人灵机一动,便将宣传国策的内容加了进去,于是便有了上述一幕。后来此文在《中国人口报》等媒体刊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慈利县乃至张家界市掀起了巧借阳戏、快板、板板灯、渔鼓等宣传国策的高潮。今年5月4日,张家界市心理学会为骨干会员周蜜蜜在根据地客栈举办婚庆活动,婚庆本来很平常,人人结婚都要庆祝,但不平常的是婚庆活动是由张家界市心理学会举办的。我觉得这有点异常,便全程应邀参加了婚庆,大有感慨,回家后我立即写了篇文章,当晚就在张家界在线、华声在线等发表。综上所述,提高业务素质,写好新闻,要在增强新闻敏感性上下功夫,围绕求新、求变、求异做文章,把苦吃在这里,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养就逐渐形成了。


再次多改出好稿。新闻如何才能发表呢?一般人都认为关系很重要。我也不否认这一点,但你关系再好,文章达不到发表的最起码水平,编辑也是不敢给你发表的。我的经验是多改出好稿。办法是:一看,二读,三改。一看新闻事实有无新闻价值,主题是不是符合当前中央的方针政策。二看新闻报道是否真实,是不是发生的新事。三看写作体裁、写作角度是不是最佳选择。四看开头、各段之间过渡句、结尾写得如何。再说读。把朗读用于修改中,可以使稿件的语言通俗、流畅、富有韵味,从而提高稿件的命中率。我的体会是一边朗读一边琢磨,稍有卡壳的地方即不放过,尽量把稿件中生僻、拗口的词语、句子换成通俗易懂的大实话,把复杂的长句换成简短明快的短句。如果条件允许,还可读给周围内行的同事、朋友们听听,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总之,通过再三朗读,使文章符合大众口味,达到能发稿的基本条件。最后说改。鲁迅讲“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不假。前面看、读这两种方法已对原稿进行初步修改,但这次修改更加深入、更加细致,更出效果。一种情况,经过看、读后原稿基本上是好的,问题不大,只要在原稿上作些小修改就行了。第二种情况,原稿中某一部分或几部分没有写好,问题很多,这就要进行改写。第三种情况,全文在写作上问题大,是失败之作,这就应该推倒原稿,重新构思写作。原稿经过上述反复认真修改后,再看一下原稿的标题好不好,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拟一条准确、简洁、精彩、吸引人的好标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道理就在这里。我曾写过一篇《春风化雨润民心》的长篇通讯。初稿写成后便反复看,不放过每句话,每个字,基本上每看一次都能发现问题,然后及时进行针对性修改。接下来我又多次高声朗读,遇有卡壳的地方即修改使之通畅。我还读给当时我的伯乐、慈利的宣传部长戴名龙听,他竖起耳朵耐心的听,给我提出了一些好的修改意见。回家后,我又认真改,不断修饰润色,确保稿件出精品。苦心人,天不负。稿子很快被《人民网》、《湖南宣传》等媒体全文刊登,张家界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一个字都未改动,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的稿子都是经过“看、读、改”三个程序而发表的。当然,如何提高业务素质扎实搞好新闻写作,每个人的见解不一,每个成功者都有一套自己的经验,还是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在新闻宣传之路上,我体会到艰苦和快乐是一事的两面,也常常在同一时间、空间存在。快乐是从艰苦中来的,只有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快乐常常不是等到艰苦过去之后,而是即在艰苦之中。从事新闻写作的过程也即艰苦和快乐不断相互转换的过程,干并快乐着是我这些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体验正如一首歌曲《幸福在那里》唱的那样:“幸福在哪里呀,朋友呀告诉你,他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他在辛勤的工作中,他在艰苦的劳动里,啊 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啊 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