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文化

>

正文
不落的土家文化
发布时间:2015-05-11 18:24:25  来源:湖南省文化厅     
0

5月9日,小编随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凌之调研传统古村落保护工作,来到了传说中的“中国土家第一村”——双凤村。让小编惊喜不已的是,各种土家族文化元素,流淌在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4岁的小朋友血液中,不落的土家文化将代代传承。


双凤村

$%K~{AFIY$8]@5_7T$OG(`2.jpg

吊脚楼


双凤村隶属于永顺县大坝乡。村寨坐落在海拔680米的山岗上,境内山峰突兀,坡陡沟深,山峦起伏,土壤肥沃,是土家先民活动的主要区域,一条小溪从后山发源,蜿蜒而下,在寨中流淌,弯弯曲曲的青石板小路,由寨中通向山外。民居多为吊脚楼,皆沿小溪两旁依山而建。为清至现代建筑,均为木质结构小青瓦形式,临溪有吊脚楼和凉廊,古朴实用,不尚奢侈华丽。是土家文化保存最完好的村寨,被喻为“中国土家第一村”。村寨建筑分布集中,保存完好。建筑制式均为五柱四棋和三柱四棋,三开间、穿梁、歇山式,部分带厢房和吊脚楼。该村寨全为传统木建筑,雕花构建较多,图案为“双凤朝阳”、“野鹿含花”等土家传统图案。其中摆手堂等代表性建筑翘角较高,做工比较讲究。


)NFGU8~U[M6%3M2@P]8WBFY.jpg

土家服饰


双凤村又名“双里”、“双栖”或“爽切”。据立于村1940年“源远流长”石碑中的文字分析,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建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勤劳、聪慧的双凤村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族文化。全村有96户,325人,均为土家族,以彭、田两姓为主。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之一,毛古斯舞、摆手舞、打溜子、土家织锦、梯玛神歌、土家族过赶年、土家族婚嫁歌等具有土家族民族标识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仍然完美地保留着。其中土家族打溜子、毛古斯舞、摆手舞被列入非遗保护国家级名录。双凤村还是目前仍在使用土家语的少数村寨之一。双凤村在服饰、饮食、建筑、人类社会等各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土家文化。


土家文化

0D(5Q9NFQA%E$0PC}H@F8L7.jpg

WL`AZN8Z3LF9)WYX@G$SINH.jpg

土家拦门仪式


来到双凤,首先面对的就是土家族拦门仪式,热情好客的土家老少唱着山歌,端着米酒,在寨门口迎接我们。在对完山歌,喝了米酒之后,80多岁老人彭英华一句“八仙桌子开,有请远方朋友来”,我们得以“放行”。 双凤村的建筑非常独特,全部为木质结构。来到摆手堂,门口一副对联特别引人注目:毛古斯摆手舞跳欢四海  家伙哈哭嫁歌响遍五洲。


1AQCZ73]%W4H22R$BEHEGKW.jpg

村民山歌对唱


5(0[%L[AGLY[W5OBX02)UWB.jpg

村民表演毛古斯舞


进入摆手堂内,只见村民已经开始展示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山歌传承人严水花主持表演,包括升龙凤旗、祭祖、土家族打溜子、土家山歌对唱、哭嫁歌、土家族毛古斯舞、吹木叶、土地戏、土家族摆手舞等。其中毛古斯舞据说包含扫祭、烧火、刀耕火种、捕鱼、祭梅山、打野猪、祭祖、剥皮、交易、拜堂等内容。土家人身披稻草,在落日的余晖中张扬野性,舞风粗犷有力,神秘色彩浓厚。


WG_8L`$$HSDKB}EIR~)]FNI.jpg

土家文化有传人


摆手舞表达的内容丰富,舞蹈动作多是土家生产、生活、征战场面的再现:有表现打猎生活的“赶野猪”,“拖野鸡尾巴”,“岩鹰展翅”等;有表现农活的“挖土”,"撤种""种苞谷"等;有表现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打粑粑","擦背"等;有表现出征打仗的"开弓射箭","骑马挥刀"等。摆手舞的舞姿粗犷大方,刚劲有力,节奏鲜明。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边摆边跳等动作。摆手舞的动作特点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表现风格雄健有力、自由豪迈。


值得我们兴奋的是,摆手舞表演中,随着音乐响起,村里10多名小朋友,最小的4岁,最大的10岁,他们踩着节奏,自愿汇入舞蹈行业,娴熟的动作和表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看到土家文化的希望和未来。


AQVG4BS@[UB3L(C{~KW}O%E.jpg

肖凌之副厅长(左四)与传承人交谈


肖凌之副厅长离开前,对永顺县文广新局和双凤村村支两委负责人提出了两条希望和要求,一是做好古村落的保护和招商工作,力争今年港洽周上出成效。二是增加土家艺术表演的时代性和观赏性,县文广新局要安排人员,认真做好艺术辅导和服务工作。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