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要闻

>

正文
【张家界脱贫故事】腊树村:深度贫困村的美丽蝶变
发布时间:2020-09-02 10:26:11  来源: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作者:宋世秀 李享   
0

村支部书记唐会成和帮扶队员查看村集体经济。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通讯员 宋世秀 李享

从慈利县城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车像蜗牛一样攀爬,到达山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图景:干净整洁的民居错落有致,宽阔平整的道路通村入户,道路两旁的苗木生机勃勃……

这里是慈利县杨柳铺乡腊树村,如果不提过去,外人很难想象到,它曾是全县唯一的深度贫困村。腊树村辖21个村民小组,252户731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54人。过去,这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村民苦于没有支柱产业,只能望山生畏。2017年底,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

2018年开始,腊树村抓住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帮扶的契机全方位发力,配套基础设施,培植扶贫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8年底,腊树村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的目标;2019年底,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3000元,村集体经济达到25万元。

村支部书记唐会成和帮扶队员走访贫困户。

提质升级水电路

腊树村位于杨柳铺乡南部的大山中,由原腊树、长湾、鸳鸯三村合并而成。由于地势起伏大、山路交错,极大限制了山村的发展,是慈利县唯一的深度贫困村。

村民出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货运车辆进不了村,没有特色产业,经济结构单一、落后,是曾经腊树村的真实写照。

“当时从乡里到村里就一条泥巴路,交通十分不便,水资源也严重匮乏,生活、农业生产都受到极大的制约。”回忆以前的状况,腊树村村民彭作海颇有感慨。

因为上有年迈多病的父母,下有尚在上学的两个孩子,彭作海一家入不敷出,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他与妻子杨秀英勤劳能干,通过养猪、种植烤烟,在2017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但因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差,以及资金缺乏,养殖业一直成不了规模。

贫困户家里通了自来水。

改变发生在2018年。2018年,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腊树村后,兴建了蓄水池、山塘,完善了基础设施,解决了全村生产生活用水的大难题,还帮彭作海争取了项目资金,鼓励他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去年,彭作海出栏生猪90头,养殖湘西黄牛20头,加上种植的十几亩烤烟,以及玉米、柑橘,一年下来实现纯收入44万元。

两年多时间,腊树村在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累计完成投资2199万元用于改善交通出行、安全饮水、公共服务等基础。该村不仅提质改造17.3km县道,硬化村组道路7公里,实现了水泥道路户户通,还建设了1950立方米、26处蓄水池,完成了村民活动坪硬化,配备了文化体育器材、办公用品、卫生室、图书室等设备设施,并对电力农网实施了改造升级。

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

“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我把养殖业发展起来了,现在一年下来就靠这牛和羊纯收入有10几万。”曾经的贫困户王伟对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感激不已。去年,工作队投入帮扶资金支持他养殖20头湘西黄牛、60多头山羊,一家人的人均纯收入由7千元增长到4万多元。

公路拓宽了,水、电等基础设施完善了,只要勤劳肯干,村民不仅能脱贫,还能过上好日子。

村民杨万春家今年养了6头牛、50只羊、3头猪,今年已经卖了15万元,预计到年底一共能卖到20多万元。贫困户唐耿松在腊树村湘西黄牛养殖基地工作,每月能拿到2500元的工资,自己还养了3头猪、6头羊,日子越过越甜。王锋是腊树村海峰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这几年他流转贫困户土地180亩,带动合作社的26户成员统一种起了黄桃。


村支部书记唐会成和帮扶队员走访养牛脱贫致富能手。

针对种养有基础但劳动力弱、产业收入低的现状,腊树村在省交通运输厅驻腊树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制定了“一村多品”“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的产业三年规划。为带领村民走上小康路,腊树村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以党员为主相继成立了养蜂、养牛、养羊等多个生产互助小组。

最近两年,腊树村新建黄牛养殖基地1处、山羊养殖基地1处,新增中蜂养殖660桶、长寿果种植面积600亩;种植黄桃300亩;新增紫云英牧草种植200亩、辣椒种植100亩;以奖代补发放五黑鸡鸡苗5100只。

目前,腊树村的湘西黄牛存栏量达到500多头,山羊存栏量达到1000多头,家猪存栏量达到1000多头,养殖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全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3000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预计今年可突破35万元。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