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公告

>

正文
张家界市驻村帮扶工作简报2016年第30期
发布时间:2016-11-28 12:37:02  作者:市驻村帮扶办   
0

   

 

【工作动态】

罗智斌到青龙溪村、二户溪村调研驻村帮扶工作

市委组织部到梭子丘村调研驻村帮扶和小康帮建工作

风雨兼程扶贫路 走访帮扶暖人心

公私合营办合作社 共同致富圆小康梦

一桥跨两村 连通致富路

市委老干部局到麦地坪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工作交流】

  ●发挥农村党支部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工作动态

 

罗智斌到青龙溪村、二户溪村调研驻村帮扶工作

 

11月16日,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候选人提名人选罗智斌到桑植县瑞塔铺镇青龙溪村、上洞街乡二户溪村,看望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调研驻村帮扶工作。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及桑植县相关负责人一同参加调研。

  在青龙溪村,罗智斌与结对户向绪祥、熊正得拉家常,鼓励他们鼓足精气神,在脱贫攻坚路上自力更生。由于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杜芳禄退休,罗智斌接棒联系该村驻村帮扶工作。建制村合并后,青龙溪村现有299户1071人,其中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今年人均纯收入预计为3000元,比去年增长500元。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修建了村部、整修了村组道、完成了电网改造、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桃树、养蜂产业渐上规模。

  就下一步工作,罗智斌要求,要把基层党建作为扶贫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把村支两委班子建好,把党员队伍建强,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和党员的带头作用;加大产业扶贫力度,要与县、乡产业规划对接,为贫困户做好农技服务,指导合作社防范风险,做大做强,发展村集体经济;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按规划进行,注重普惠、质量、形象,按实际需要推进;要精准到户,各项帮扶措施、政策要到位、到户,确保青龙溪村尽早整村脱贫。

  上洞街乡二户溪村是今年整村脱贫退出村。沿着新修好的村道,罗智斌仔细询问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电网改造、村组公路、水渠整修、太阳能路灯、村部小学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阵地建设不断完善,规划了渔业养殖、石蛙养殖、养牛、养蜂四大产业,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就进一步做好二户溪村的驻村帮扶工作,罗智斌强调,要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根据新的要求做好、做实;要提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标准意识、质量意识、美观意识,使村容村貌更精致;在产业建设上,要通过全力支持大户做大做强做稳,带动农户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要确保精准帮扶措施、政策到户,尤其是金融支持要落实到位;基层组织建设上,要把班子建设好,把党员队伍带好,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小组的作用,真正让村支两委成为永不离开的工作队。

(金亚平)

 

 

市委组织部到梭子丘村调研驻村帮扶和小康帮建工作

 

11月15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叶峰到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梭子丘村,就驻村帮扶和小康帮建工作展开调研,实地查看了小康帮扶项目进展情况,并着重对年度脱贫验收准备工作进行了调度推进。

陈叶峰首先实地查看了白族书屋建设现场,并嘱咐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要加快白族书屋建设进度,尽早给群众建成集学习、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白族书屋。随后,陈叶峰来到白族风情老街、敬老院、白族文化体育广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小康帮建和精准扶贫项目施工现场,嘱咐施工人员要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进度第一理念,尽快排查处理安全隐患,尽力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尽早完成项目进度任务,争取年底大变样,让村民们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下午,陈叶峰与市委驻村帮扶办副主任刘勇一行就脱贫验收工作进行了深入交谈,并召开村支两委会议,就市驻村帮扶办指出的问题和当前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就如何整改到位、完成脱贫验收进行了安排部署和调度。

(市委组织部驻村帮扶工作队)

 

风雨兼程扶贫路  走访帮扶暖人心

 

2016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张家界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刘新华,副调研员赵美堂带领纪检监察室支部、货币信贷科支部一行10人,前往永定区茅岩河镇茅岗村和哈溪村,走访贫困户,了解脱贫进展情况,送去扶贫资金和扶贫政策。

刘新华认真听取了哈溪村村支部书记介绍该村的基本情况,包括村人口总数、经济发展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数和人数以及下一步的打算和措施,刘新华帮助其分析和商讨脱贫对策,还现场查看了拟新修的村部地址。然后,他们又前往深入茅岗村贫困户家里进行走访慰问,了解贫困户今年的收入情况,得知今年农作物收成不理想,孩子读书经费不足时,刘新华叮嘱驻村帮扶工作队尽快帮助联系落实阳光助学政策,还向其宣传助学贷款和分贷统还政策,建议通过贷款途径解决孩子上大学经费不足问题。

纪检监察室支部和货币信贷科支部分别到结对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送去了帮扶资金和扶贫政策,并与结对贫困户算好今年的收入账,对照脱贫标准,纪检监察室已经有两户结对帮扶贫困户在年收入计算表和脱贫确认书上签了字。

(市人民银行—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张家界农商银行驻村帮扶工作队)

 

 

公私合营办合作社  共同致富圆小康梦

——市审计局投资创办养牛专业合作社

 

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弥补帮扶村集体经济空白,市审计局根据慈利县零溪镇合堰村的实际情况,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并多次召开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村民会议征求意见,为合堰村创办了一个养殖规模为100头的湘西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采取公私合营的经营方式,既是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项目,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的重要项目。合作社的厂房、道路、水电、栏舍等建设费用110万元,由市审计局出资,计入合作社资产,不参与分红。市审计局另外出资16万元买牛作为村集体股份,分红归村集体所有。慈利县扶贫办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54人出资扶贫资金20万元买牛入股,贫困户不愿参与的可按标准取回扶贫资金,自行发展产业项目,其他村民自愿入股。目前,合作社已成立,通过了《章程》,选出了理事会、监事会、财会人员。

截止11月15日,合作社已养殖黄牛31头,计划在近期再采购39头,预计年底可达到100头养殖规模。经测算,购买一头500斤重的崽牛,买价及运费约8000元,喂养期间草料成本及人工工资约4200元,喂养1年即可成为商品牛出售,收入约16000元,净利约38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分红利38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以达到76000元。

(市审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

 

 

一桥跨两村  连通致富路

 

“盼望了好多年,经历过几次扶贫都没有修建的大桥,你们终于帮我们修好了,真是太感谢了!”慈利县零溪镇沙泊街村一位老大娘对市审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说出了心里话。今年以来,市审计局筹资80余万元,修建一座跨零溪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大桥主桥宽8.5米,长30米,3跨过河,中间主跨12米,两头每跨9米,设计承载能力25吨。

目前,该大桥已完成了桥面和桥头防撞墙的混凝土浇筑,将于11月底以前建成通车。大桥建成后,将连通慈利县零溪镇合堰村和沙泊街村,受益家庭和人口将超过400户1100多人。大桥北侧直接与通往慈利县城的主干公路相接,为运输大桥南侧沙泊街村的300余亩无公害蔬菜和其他农副产品创造了便利条件。

(市审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

 

市委老干部局到麦地坪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11月15日,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驻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麦地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黎艳林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到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麦地坪村,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调研。

每到一处工地,黎艳林都会详细询问工程的建设进度、质量状况,并就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帮扶工作队队员和麦地坪村村支两委的干部一起商讨解决办法。黎艳林一行先后察看了垃圾压缩站、麦地坪白族民俗文化中心、入户公路、小型桥梁建设、麦地坪学校食堂改造及医疗室建设等工程建设情况,黎艳林对帮扶工作队队员和麦地坪村支两委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各个建设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

黎艳林一行在麦地坪村部检查了麦地坪村党支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检查学习、讨论记录,翻看党员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黎艳林还详细询问村干部党员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认识和收获,并要求麦地坪村党支部继续抓好下阶段的学习和专题讨论,为“两学一做”总结打下良好基础。

随后,黎艳林一行走访慰问贫困户,逐户逐人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对比上一次入户后每个贫困户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有哪些困难需要帮助。黎艳林一项一项核实,核对无误后再逐项登记,对于外出不在家的帮扶对象,每户都电话联系询问情况。最后,黎艳林将调查收集到的第一手材料归纳整理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措施,要求工作队和麦地坪村村支两委认真落实,以保证帮扶对象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并且要巩固脱贫成果,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市经投公司—市委老干局驻村帮扶工作队)

【工作交流】

 

发挥农村党支部在精准扶贫的作用

——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龙头村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龙头村位于洪家关白族乡西南部,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000亩,其中:稻田779亩,旱地221亩,公益林面积1800亩,宜开发山地面积1600亩。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289户1278人,劳动力7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373人。由于历史原因,龙头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慢,是县城周边唯一没有电网改造的村,也是县城周边少有的没有组组通公路的村,2014年人均纯收入仅2056元。全村共有20名党员,其中50岁以下仅5名,老龄化严重,且文化程度普遍较底。

一、龙头村党支部推动精准扶贫的思路和实践

(一)立足优势,科学分析,理清发展思路。坚持以脱贫攻坚“五基工程”为基本内容,聚焦红色、生态、民族三大资源优势,依托桑植县城、洪家关集镇和在建高铁站“三位一体”的区位优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经济规律和科学技术,在城市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科技农业上下功夫,在构建红色旅游通道、民族文化走廊、休闲农业基地上做文章。架设好机关联系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桥梁,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以发展基础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村级收入为落脚点,不断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经过认真调研分析,确立了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年村级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贫困人口控制在2%以内的工作目标。

(二)精准定位,科学规划,推动精准扶贫。2015年元月,市委书记杨光荣到龙头村实地考察,在走访了解社情民意基础上,推动理清了龙头村驻村帮扶工作思路。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相结合。积极提高村支“两委”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改造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做到村有管理方案、组有管理台账、户有管理名录,建立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体制和机制建设与农村社会转型后的实际相结合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有效向村民提供社会化服务。二是基本产业发展同开展“四培四带”活动相结合。坚持在致富能人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人。充分利用驻村帮扶和精准扶贫政策优势,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鼓励农户开展土地流转,支持引进企业、经营大户和本土致富能人做大做强。通过扶贫资金托底支持,推动经营大户、本村农户和村级经济收入“三个轮子”一起运转,共同发展。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同发展基本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在保障基本农田和群众生产和生活安全的同时,不断降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成本,降低生产企业、经营大户和本土致富能手的生产成本,绿化、美化龙头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四是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同共享扶贫政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相结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深入实施阳光安居、阳光助学、阳光医疗工程,积极解决安居乐业、大病致贫和大病返贫的问题。深入开展扶贫政策宣传,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让贫困农民群众安下心来,聚起精神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三)健全机制,规范建设,筑牢基层堡垒。加强村党支部班子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逐步健全党支部议事、学习、办事公开等十多项制度,推进党务公开,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内容实施,增强村级工作的透明度。驻村帮扶工作期间,召开村支两委各项会议百余次、党员大会三十多次,事事透明公开。村党支部推行村干部坐班制,并挂牌成立了村级服务代办点,承接新农保、新农合、低保年审等多项便民代办事项,及时服务群众。同时,建好远程教育终端,配备电脑、电视等设备,切实发挥学习终端作用,建立好服务农民群众的学习教育平台,通过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充分规范和凝聚农村基层党员共识。尤其是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村党员均积极参与学习和村党支部建设,整个党组织的面貌较以往有了极大改观。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全村党员带头联系贫困户,主动联系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好全村在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的工作目标,目前全村已脱贫237人,预计到2016年底,可实现整村脱贫的工作目标。

(四)党员带头,典型引路,促进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产业,怎样迈开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关键靠党员干部。一是党员干部带头干。龙头村党支部书记黄华亲自跑到浙江诸暨市考察草莓发展,顺利购进草莓苗,以集体经济形式带头建好了10亩草莓采摘园,2015年实现产值 8万余元,实现收入6万余元。坚持以返乡农民工党员为主体,建起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引进了优质葡萄、火龙果等种植项目,这些项目的启动,解决了龙头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如何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二是内引外联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建起来。龙头村党支部先后多次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走出去考察,经过多次反复,引进永定区立功蓝莓公司,对42户有发展种植愿望的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86人),采取农户以土地和劳力投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种苗和兜底价回收的方式,发展蓝莓种植120亩,每亩可实现年产值10000元以上;引进康惠畜牧养殖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产品兜底回收,发展农户养鸡,按照兜底价回收每只鸡净赚20元以上,贫困农户增收可实现20万元以上。同时,为配合休闲农业发展,村支两委考虑巩固发展传统蔬菜产业,鼓励有经验的农户种植黄瓜、苦瓜、丝瓜、西红柿、豆角、茄子、辣椒、葱蒜、生姜、甜玉米等近60亩,采取干部带头、典型引路的方式,推进龙头乡村农家乐餐饮业的发展。

二、龙头村党支部推动精准扶贫的问题和不足

(一)党员队伍严重老化。龙头村20名党员中,50岁以下的仅5人,包括周边农村党支部也是如此,即便有年轻党员,也多数选择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以老党员居多,而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党员联系农户全面铺开的形势下,很多老党员年迈体弱,自身条件也一般,在扶贫思路和帮扶措施制定上有较大局限,这对整个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扶贫带动作用有很大制约。开展农村“四培四带”活动拿准了农村社会、农村基层组织、农村经济发展跳动的脉博,但如何让各类致富能手在登上农村经济发展舞台的同时,顺利登上农村社会管理的政治舞台,还得有一些相应的配套措施。

(二)村干部素质普遍不高。除了党员年龄老化的问题,党支部书记也呈现老龄化的趋势,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作为一个支部的领头羊,支部书记担负着全村建设发展的重要责任,一旦村干部的素质能力跟不上,全村的建设与发展也会落后。从龙头村的情况来看,体现在基层组织建设、基本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中,村干部大多凭借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对新理论新形势新方法把握得不准,科学观念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群众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针对龙头村全年的工作,驻村帮扶工作队按月制定了一份任务清单,但村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落实起来,仍然存在困难和问题。农村党支部怎样选人、用人和调动积极性的问题,仍然是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龙头村在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前属于集体经济空壳村,虽然精准扶贫中想了一些办法,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还是属于村集体经济不强的村。全村在发展集体经济所遇到的瓶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干部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门路,存在“等、靠、要”思想,认为本村资源匮乏又没有项目和公司企业,没有充分分析本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优势和路径。二是在盘活农村土地方面工作还有欠缺,存在集体项目土地流转难,工作推进难的问题,没有真正实现放开手脚发展集体经济。三是群众对集体经济漠不关心,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可有可无,有责任也是村干部们的事,只关心自己的收入是否增加,甚至有部分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只观望不支持。

三、龙头村党支部推动精准扶贫的思考与探索

(一)要瞄准转型后的农村社会建设农村党支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松绑,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没有很好适应转型后农村社会的新要求,部分农村党组织在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发展致富方面跟不上。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对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集体生产经营活动来说,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联系渐行渐远,基层组织带领农民群众跟党走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市委提出的农村“四培四带”活动反映了农村社会转型后的新要求,但不能害怕打破现在固有的平衡,不能害怕搅动个别不稳定的因素,不能停留于就地取材、小打小闹这个层面。开展农村“四培四带”活动,就应该大胆对不适应发展的基层党组织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治,积极扶持和培养代表农村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各类致富能手(包括外出农民工)。要通过对农村党组织的整治,进一步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组织优势,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带领广大群众实现精准脱贫。

(二)要瞄准新型农民培养农村党员干部。农村“四培四带”的过程,就是农村致富能手逐步登上农村经济舞台和农村社会管理舞台的过程,换句话说,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过程。农村致富能手是有目标的农民,他们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他们是有知识的农民,应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他们是有道德的农民,应具有较高的文明素质;他们是有组织的农民,应具有较高的民主法制素质。解决好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是深化农村“四培四带”活动的重要内容,让一大批农村致富能手在充分掌握和熟悉党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满足于机械重复的单调生活,具有更鲜明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成为农村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适应市场经济和新型农村社会管理的劳动者和带头人,能够用全局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懂得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和处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推动精准扶贫见实效。

(三)要瞄准服务发展农村各项事业。随着农村社会转型,农村基层组织和群众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逐渐从管理转变为提供社会化服务。精准扶贫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精准扶贫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因为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没有跟上农村社会转型后农村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登上新的台阶,一是要继续按照市委驻村帮扶工作的总要求,切实抓好“五基工程”建设,这是农村社会化服务全面启动的基础性工作。二是要继续按市委农村“四培四带”活动的总要求,切实加强农村致富能手和农村党员干部的相互转化工作,建立健全与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行的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在农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使更多的农民群众成为农村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和服务者。三是要继续按照市委“阳光三保障”的总要求,切实关注和监测好保障对象的动态运行,建立健全保障对象的基础性档案,成立社会化服务自治性组织,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开、公正和公平。四是继续按照“产权清晰、经营放开”的原则,切实做好在建村级产业项目和集体经济项目的管理,建立既符合农村发展现状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既保证集体经济收入稳定来源,又要保证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在阳光下运行,并为贫困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提供必要平台和载体。

(市委办—市档案局驻村帮扶工作队)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