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专题

>

正文
提质升级张家界
发布时间:2015-01-26 13:22:0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向国生   
0

--2014张家界发展精彩回眸


湖南日报记者   向国生


岁末年初,冬闲时节。湘西北一隅,张家界境内,城区内外、滨水环线、航道码头、大街小巷、防洪堤上、体育场馆、主题区街,到处机声轰鸣、人声鼎沸,却是一派繁忙景象。与此同时,高速路上、车流如潮,机场内外、人来人往,各大景区、应接不暇,丝毫没有淡季的迹象。


所有忙碌的身影都在向人们印证着一个答案:张家界正在点燃新的希望;所有繁华的迹象都在向外界传递着一个信息:张家界正在开启提质升级新的征程。


“所有的原动力来自‘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是这一战略让张家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市委书记杨光荣一语道出了原委。


同样的佐证,还有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2014年,张家界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10.7%,远高于全省的平均增幅,在全省排第三位,与市州最高只差0.2个百分点。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全年旅游接待总量达到了3884万人次、过夜游客达到了164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246亿元,增幅分别达到12%、16%、17%,创下了历史新高。与这些数据一样,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内外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收入等指标,全部都是以两位数的增幅上扬!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沉甸甸的成绩单。也难怪年前来张家界调研旅游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的省委书记徐守盛、省长杜家毫,异口同声地作出了高度评价。


旅游巨轮满舵前行


既是湖南的旅游龙头,也是张家界一业兴百业兴的支柱产业。正因如此,张家界在2014年部署的提质升级六大行动中,旅游便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急先锋的角色。


张家界人始终明白,作为世界一流的资源品质和国内一流的品牌号召力,张家界缺什么。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旅游新常态形势下,旅游产业的改革与创新首要任务就是提质升级。于是,在2013年底,张家界就明确提出了旅游提质升级的“五个转变”,即推进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旅游服务由大众化向精细化、标准化、特色化转变,旅游经济由过分依赖门票向产业经济转变,旅游品牌由国内旅游目的地向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转变。围绕这一目标,提质升级从酒店、交通、智慧旅游、游人服务中心、标识标牌和融合发展6个方面入手,五大家领导齐心合力上阵,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城区景区遍地开花:首个按照5A标准设计的武陵源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建筑基本完成;世界最长、最高全透明玻璃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有望在2015年上半年竣工;魅力湘西服务中心、禾田居度假酒店、凤凰酒店、华天城等大型城市旅游综合体相继完工或投入施用;将成为武陵源宜居宜游、宜住宜商的新名片的“城中村”破土动工。


张家界旅游品牌营销向来不乏优秀创意,历年来高水准的创意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在扩大了张家界旅游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造就了张家界旅游创意现象,以创意事件进行旅游营销的模式也引得国内各大旅游景区争相效仿。2014年更是精彩纷呈:亚洲“蜘蛛人”李童星裸攀神马峰、“欧洲高空王”诺克再战天门山索道、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青少年锦标赛、中韩高尔夫极限19洞名人挑战赛、第三届翼装飞行世锦赛、中国·张家界自行车户外嘉年华、“张家界24小时”中国网络大咖户外挑战赛、张家界旅游版“小苹果”、“心花路放”黄渤、徐峥艳遇天门山、老道湾彩骑活动、全球千名摄影师聚焦武陵源、全球十万微友游赏张家界地貌、中南10省党报看张家界等,几乎是每一个月都会让外界的目光聚焦一次张家界。


回眸2014年,尤其值得回味的是以“一样的张家界,不一样的户外天堂”为口号的户外休闲旅游这一旅游转型升级重头戏演绎得有声有色。这一年,张家界共接待户外休闲游客52.8万人次,散客48.5万人次,团队4.3万人次。户外休闲旅游已成为张家界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旅游产品布局上,“三星拱月、全域旅游”的格局已然成型;在旅游市场培育上,新老客源地你追我赶、交错递升;在交通布局上,航空、铁路、高速立体推进,包机、专列、自驾“各行其道”。2014年,张家界至釜山国际定期航班开通、新增张家界至长沙奥凯空中快线,荷花国际机场起降航班同比增长13.24%,其中出入境航班同比增长45.2%。同年,张家界火车站开行了张家界至济南、深圳、太原旅游列车,停靠旅游专列同比增长了一倍。


城市面貌华丽蝶变


2014年,张家界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际风景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将城市建设列为提质升级六大行动的重中之重,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攻坚战。


城市之变,道路首当其冲。继“五路”提质改造之后,2014年,张家界全面掀起了城市建设的大潮:从回龙路(南正街)道路提质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起,中心城区绕城公路西段、滨水环线、小街小巷提质改造等工程全线启动……宽敞平整的路面、配套完善的设施、人性化和民俗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城市道路全面提质升级,整座城市顿时亮堂起来。


同时,张家界市中心城区“两带两区”项目建设、澧水城市航道工程、澧水风貌带、棚户区改造、“穿衣戴帽”、花园绿地等市政工程建设亦全面拉开,整个城区成了建设的主战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位已悄然发生质变。市委副书记、市长许显辉介绍,两年内,张家界仅城市建设投入资金15.4亿元,涉及城市建设项目28个。一个个旅游项目强势引进,一批批城建项目加速建成,张家界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时下,在澧水河木龙滩大坝至红壁岩大坝贯穿整个城区的河道上,挖掘机挥舞大臂,工程车来来往往,施工人员在澧水河中忙碌着疏浚河道,澧水城市航道项目建成后,其水上观光、水上娱乐等项目,将成为城区靓丽的景点;2014年9月25日,作为张家界迄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现代元素最全、汇集了五星级酒店、高档商场、酒店公寓、民俗风情商业街、酒吧休闲、美食购物于一体的单体项目--张家界华天城综合体项目投入试运营。项目总用地面积425亩,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同样令人期待的,还有大手笔投入的贺龙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项目。该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220亩左右,总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计划投资40亿元,计划打造一个集各种体育项目、水上休闲运动、体校培训、演艺、影视、会议会展、酒店、公寓、写字楼及商业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实现体育功能与商业功能的多元融合。目前,一期项目主要建设体育场和综合体育馆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建设,预计将于今年10月交付使用。


今日张家界,城郭楼宇、路桥霓虹、广场休闲、园林秀美,生动的风景里,处处见证着张家界的华丽蝶变。


“中国荣誉”榜上有名


去年10月,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中国十佳最干净城市榜”,张家界上榜,湖南唯一。日前,《中国300个省市城市管理与人居环境指数》报告发布,张家界又进全国前十。


这是业内人士称之为“中国荣誉”的城市形象评选活动。


曾几何时,张家界风景的美丽却遮掩不了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张家界人为拥有世界级绝版风景而自豪,与之匹配的城市却是张家界人心中的“痛”。规划布局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市民素质低……


短短两年时间不到,张家界城市面貌为何变化如此之大,能在全国领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去年以来,张家界全市上下以“城市管理年”为主题,强力实施“街道大清洗、垃圾大清运、烟花爆竹大整顿、停车大规范、渣土大整治、绿化大补植、市政设施大维护、违法建设大管控”等八大专项整治行动,城市管理实现突破,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不让一片垃圾留在街角。”市环卫处对城区的垃圾死角,进行了大清理,包括每一条背街小巷都安排了专人清扫,共清除卫生死角和城乡结合部积存垃圾20.95万吨,城区杜绝了垃圾焚烧;“还城区一片宁静”。永定区对城区的噪音污染开展了烟花爆竹大整顿,基本实现了城区禁止烟花爆竹燃放;为解决市城区车辆“停车难”问题,市交警部门特在市城区路幅较宽的路段,划出2200多个停车位,彻底解决了城区车辆乱停乱靠和“停车难”的问题。同时,渣土大整治、绿化大补治、基础设施大维护、违法建设大管控等专项整治行动亦取得显著成效。建筑渣土及扬尘实现全方位规范化管理,完成绿化补植3.5万平方米,投入5000 万元实施了市政设施全面维修,基本杜绝了中心城区新的违法建设。


城市管理,更在于卫生文明创建。每逢“城市清洁日”活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全市100多家市直单位及驻张单位2000余名机关干部职工拿起扫帚,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冲洗路面。以省级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交通模范城市创建“六城”同创为目标,通过提质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外部环境、违建监管、“门前三包”、市民素质等“八大提质”让城市逐步“变脸”。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是张家界人管理城市又一成功招数。文明创建,个个单位有任务,人人头上有责任,“平安满意在张家界”、“城市清洁日”、“保护母亲河”、“道德大讲堂”、“美景美人”等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市委书记杨光荣多次深入社区、街道调研城市管理工作。市长许显辉经常来到马路边,他督查卫生情况发明了自己的“绝招”,他总会在最角落处摸一摸,看一看。


如今,行车张家界城市大街上,不再忍心向窗外乱丢烟头和垃圾。“街道变宽了,绿化养眼了,城市干净了,城市越来越漂亮了。”这是游客和市民的共同评价。


农民赚得盆满钵满


农业的提质升级,得益于“523”行动计划的实施。即在5年内,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先发展大鲵和蔬菜产业,大鲵养殖规模发展到200万尾,商品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30万亩。


“要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当成一种责任。”市委书记杨光荣认为,“523”行动计划既是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农业提质升级的务实之举,也是解决当前农业产业建设面临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品牌不响等突出问题的应对之策。


号角奏响,溇澧大地顿时掀起农业产业提质升级热潮。


在天门山麓的崇山村,得益于技术资金扶持,菜农“抱团”组建合作社,规避市场风险,每户年均种菜毛收入达5万元,占村民总收入的90%。“禾田居生态蔬菜”与国内知名物流快递企业携手,采用社交平台软件,打造全新智慧农庄,网上销售蔬菜,实现24小时内配送到家。


在澧水之源的五道水镇,“澧源生物科技”向农民提供大鲵种苗60万尾,直接带动大鲵养殖户1000多户,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2000多人。“金鲵生物科技”开发娃娃鱼长寿面、护肤品、鱼油、蛋白胶囊、蛋白粉等10个品种,让海内外游客欣赏张家界美景之后,能带回健康和祝福。


“523”行动计划实施短短一年多,张家界大鲵和蔬菜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在桑植,大鲵养殖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繁养格局,驯养繁殖大鲵35万尾;在永定区,以蔬菜为主导的“城市农业、旅游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渐成规模,仅张桑公路尹家溪段、张清公路沙堤段蔬菜大棚有上万亩;武陵源区以单项最高20万元的奖励,提供大鲵、蔬菜种苗,鼓励大户和合作社种养;慈利县将大鲵、蔬菜列为招商引资重要项目来推介,吸纳投资商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和高科技农业。


数据显示,仅2014年,张家界新增商品蔬菜基地面积4.2万亩,总面积达到18.8万亩,产量达到64.2吨,实现综合产值17.3亿元,有市级以上蔬菜龙头企业13家,蔬菜专业合作社100家,新增蔬菜千亩示范园12个,创新稻菜连作、烟菜轮作及林菜间作等种植模式,“洞溪七姊妹”、“桑植萝卜”、“张家界魔芋”等生态蔬菜渐成规模,打响品牌;新增大鲵养殖29.6万尾,养殖规模达到107.1万尾,有56个乡镇发展大鲵,持证大鲵驯养繁殖企业112家,养殖规模超万尾的企业18家,有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38个,公司28家,规模养殖场和基地26个,开发大鲵产品95个,上市产品41个,开辟金鞭溪大鲵生态游精品线路,黄龙洞大鲵生态广场和生态园等大鲵养生旅游项目。


蔬菜产业成为张家界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大鲵产业成为张家界农民致富的“金娃娃”。据统计,2014年,张家界5.5万农民种植商品蔬菜,仅这一项人均增收9500多元,有2.3 万农民从事养殖大鲵,为此人均增收4700多元,赚得盆满钵满,“张家界生态蔬菜”和“张家界大鲵”已经成为我省农业产业两张靓丽的名片。


园区工业风生水起


2014年12月1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走进张家界经济开发区,考察入园企业生产线、查看产品原料、了解工艺流程。看到经开区欣欣向荣,日新月异,他越看越高兴:园区里生态优良的农副产品加工、健康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蕴含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要用好包括张家界在内的大湘西地区良好的生态资源,采用“产业+资本”模式,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去年来,张家界大力实施工业产业提质升级“135”行动计划,力促工业经济加快建设、良性发展。2014年,全市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4.83亿元、技改投资40.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7个,其中9个项目已经或即将建成投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亿元,同比增长36.2%。完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9亿元,同比增长37%;新增入园企业18家,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7%。


不知不觉间,以旅游立市的张家界,工业经济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已渐次成为了张家界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张家界工业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张家界经济开发区、慈利工业集中区、桑植工业集中区和市旅游商品产业园等四个园区为主要载体,以矿产建材、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和旅游商品等四大特色产业为支柱,依托旅游市场、资源和生态三大优势,走出了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个产业新区已然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已悄然壮大。


作为张家界工业经济的佼佼者,张家界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管理范围12.7平方公里,是该市唯一一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国家重要旅游商品研发及生产、省重点高新生物医药、矿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利用及临港经济的工业新城,国家休闲安养、文化创意、旅游度假的城市新区。2014年,经开区大力实施“55”提质升级工程,重点抓好“基础设施、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优化环境、和谐共建”5项工作,全年实现产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5%、53%和20%。截至目前,该经开区入园企业达65家,其中建成投产企业45家,共吸纳3500余名工人在园区就业。


“便捷通道”正在形成


地处内陆山区的张家界,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饱受了交通瓶颈的切肤之痛。时值今日,元帅故里的桑植县,还是一个无国道、无高速、无铁路的“三无县”。


但这一切,都终结在2014年。


先是张桑高速8月18日开工建设。张桑高速起于桑植县西北洪家关乡的南岔,终于张家界市西的蒋家庄,全长46公里。这是我省规划的龙山经张家界、安化、新化至新宁高速公路中的一段,是湖南省“六纵九横三环”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桑高速的修建,将实现全省100%县(市、区)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目标。


再是12月16日黔张常高铁破土动工。这条起于重庆黔江、途经张家界、止于常德的铁路“新干线”建成后,将彻底打破武陵山片区的地理阻隔,大大拉近张家界与成渝、长株潭两大城市群的距离,不足两小时可达长沙,不足三小时可抵重庆。


不经意间,老区桑植已告别“三无”,迎来了“两高”时代。


作为武陵山区唯一的国际通关空港,张家界荷花机场扩建工程在2014年也如火如荼展开。其中新航站楼建设自2014年3月动工建设以来,各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正在进行新航站楼的钢结构网架焊接施工,预计2015年7月1日完工并具备民航行业验收和试运行的条件。完成扩建后,年旅客吞吐量可达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9万吨、飞机起降4.5万架次。


与外界联通的大动脉还在打通之中,与之配套的区域微循环--中心城区路网改造提质却进展神速。自2014年3月14日观音大桥南端匝道工程项目开工以来,滨水环线澧水南岸5个路桥项目陆续开工,目前,观音大桥南端匝道工程、澧兰西路、澧兰东路已建成通车;澧兰桥和澧兰中路正在抓紧施工、澧水航道建设正没日没夜推进。滨水北环线、澧水大桥、张沅公路城区段、绕城环线,都已做好了前期准备,行将动工,一张四通八达的城区路网已清晰可见。


有人曾这样形容2014给张家界带来的喜悦:隆隆的开山炮声,在张家界人听来,是一阵阵提振信心的集结号!


绿色旗帜高高飘扬


“中国大氧吧”、连续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第一、上海世博会买空气,都让张家界赚足了面子。“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景区”等荣誉,是张家界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张家界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市级森林公园1个、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7个。


张家界人知道,生态是他们的生命线。自从《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2001年出台以来,张家界在全国率先实行向市人代会报告环保工作制度。


但是,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戴上了“黄牌”。2年的“大考”,2年的煎熬,2亿元的整改代价让张家界人明白:生态保护来不得半点马虎。


2014年9月18日,通过近乎苛刻的复检,联合国教科文自然科学部生态与地球科学局决定,继续给予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为期4年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资格(即“绿卡”),专家们由衷称赞“张家界是世界地质公园的骄傲”。


其实,在过去的2014年,张家界的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半点懈怠。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和全省首批低碳景区试点都是在当年相继启动。大气、水、噪声等环境整治“六大专项行动”和两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实效。连续13个月,张家界的空气质量在全省排名第一,多月在全国名列前茅。


令人振奋的是,2014年,张家界在抓紧实施武陵源核心景区第二轮移民搬迁工程的同时,理直气壮地提出了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并于12月20日通过了《张家界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评审。自此,张家界将启动城市绿化、通道绿化、水岸绿化、宜林荒山绿化、镇村绿化、生态恢复、森林资源保护、林产业提质、森林文化建设等九大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创建,用具体的实践向世人宣称:绿色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张家界的上空。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