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德才
河口,于我,比较熟悉,我非常喜欢那个地方。我常去那里,大多缘于那里的山水美得很。我曾写过那里的豆腐,发表后,央视记者看到了,他们不远万里专门来了一趟河口,作了《河口的豆腐》的专题,报道时长半个钟头。
河口,不仅豆腐出名,这里的油茶,也人人皆知。
这次,去河口,不凑巧。
夹石河往河口去的那段公路,正在紧张扩建中。当我的车开到夹石河的大桥边,发现路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两行大字:前面施工,禁止通行。
见此,我想了想,只好从上河溪绕。
跟上河溪绕。这一绕,路程远多了,比直接进入河口要多花将近一个小时。
既然到了这里,就是绕,也得去。车子毫无怨言地绕过一座又一座的山,绕过一个又一个阳光而宁静的村庄,绕过一道又一道刚收割留有稻香的田,终于绕到河口的新街上。
这条新街,比起旧街,宽多了,阳光洒在街上,舒服得很。这条街,陆陆续续地开起了发廊、销售店,小吃店、服装店、小超市,响起了流行音乐。年轻的姑娘与小伙牵手行走,不再羞涩,多了几分自信。店里,卖豆腐、卖茶油的声音温柔得很。
街边,一条蓝色的河流在其间缓缓蜿蜒,河畔柳枝依依,柳树随岸而生,总看不厌。河上的小船更吸引人,美女站在船上唱着油茶歌:油茶啊,油茶,你生长在河口,是你的荣幸,你很争气,长出了奇迹……回声未尝不是一种原声。这风景,自自然然,幽美而亲切。
许久,我上了车,直奔几千亩的油茶基地——太平村。
太平村,一个不大不小的村。这里,空气如此洁净宁谧,一切暖得如此乐人。这里,人户稀散,茶园也稀散。鸟声点缀着山村的宁静。
走进茶园,一股浓浓的茶香,贯入全身,输送到任何一个角落,立刻就感觉舒畅了许多。一阵微风吹来,吹得茶叶“沙沙”作响,传来一阵悦耳的声音。
穿梭茶林间,心旷神怡。摄影师满怀欣悦,躺在茶树下,不停拍照,她拍出的照片,色彩迷人。她的名字,诗意,叫弹子。她,人美文秀。她的文字,流畅而灵动。油茶开花的时候,她曾来过这里。她边拍边说:油茶开花时,放眼望去,满山都是白色的花朵,那一份皎洁似月,像莲,如雪。”
油茶花,不怕风霜雨雪结下果实,不怕酷风烈日成熟果实。吸大自然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一年到头,山里的油茶树盼得最多的就是开花结果。
收茶果的季节,也是山里人唱山歌的季节。
漫山遍野的茶树上,挂满茶果,沉甸甸的。茶果树边,站着摘果人。茶树、绿叶、茶果、摘茶果人,交相辉映。他们陶醉在美丽的风景之中,触景生情,对唱采茶歌:“一阵木叶吹上山,不知情妹在何边。上山吹到下山上,秋天的日子哟像神仙……”
茶果一旦收获,便陆续进入茶厂。这茶林中,有一油茶公司。公司前面,是一个爽眼的山凹。
山凹里,长满茶树,看上去,美如画!
在公司里,一位退休教师给我们讲起这里的油茶。
他像讲课一样,风趣且幽默,娓娓道来。他讲得有头有尾,我也听得津津有味。他说:“是在常德鼎城区走亲戚时,看到那里油茶丰收的景象,便有了回家与侄子发展油茶的念头;发动村民种茶,费心又费神,一次又一次的屋场会,才统一思想;邀请技术员指导,开展追肥、剪枝、清沟、采茶果……”
他讲好久,我就听了好久。我像听故事一般,听出了一种神秘,听出一种艰辛,听出了一种执着,也听出了一种喜悦。
时光中的太平村,油茶产业“一村一品”逐渐成为“桑植茶油”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全乡油茶“产业链”,壮大了。
我转了一圈茶厂。这公司叫张家界融和实业有限公司。它是湖南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在公司里,看到了发展油茶的长远规划,看到了“一棵茶树一斤籽,子子孙孙不用愁”的村民劳动的场景,也看到了用汗水换来的一串串荣誉的光环……
加工厂,油茶的集合处。
一颗颗茶果,被摘回来,油茶也很乐意,它们再也不会被雨淋雪浸了。它们挑战碾压,呈现出人见人爱的茶油。
这里榨出的茶油,其色鲜亮,味醇正,香而不腻。我轻轻地拧开放在桌上的茶油瓶盖,油茶香飘四处。
天擦黑,我们相约河口街上的花姐餐馆。花姐如油茶花一样漂亮。她做的饭菜也很漂亮。她特意用当地茶油炒上一盘河口的豆腐。大家吃着茶油炒的豆腐,味道极好。
月色出来了。返回县城的路上,茶油的香气在心中氤氲开来,与心中的那份情愫揉拧在一起,洒满了山里的夜空。
(一审:田锐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