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公安

>

正文
永定警方支招:遇电信诈骗 “不轻信、不转账”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5-12-09 16:44:49  来源:华声在线张家界站  作者:宋芳 蒋四化   
0

近两年,永定区电信诈骗案件发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分析,主要以电话诈骗和网络诈骗两种方式出现。电话诈骗的常用手段主要有欠费涉案、冒充亲友、消费退税、中奖等几大类,其中欠费涉案是目前最突出、危害最大的一类;网络诈骗的常用手段主要有盗取受害人的QQ号码,冒用QQ主人信息和视频图像用各种理由骗取受害人银行账户内的存款。2014年全区公安机关共受理电信诈骗案件15起,2015年共接到电信诈骗警情23起,涉案总金额逾千万元。


警惕电信诈骗,十大场景要牢记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以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务的行为,我们称之为电信诈骗。


场景一:冒充公检法


这是一种老掉牙的诈骗手法了,可是依旧有许多群众被忽悠、被转款、被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的犯罪分子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警方提醒:公检法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会持相关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均未设立“国家安全账户”等名目的银行账户。所以当自称是上述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你涉嫌某种犯罪,并将存款转存以进行所谓核实、保全资金的,都是诈骗行为,切勿上当。


场景二:电话欠费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通讯运营企业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欠费资金转到指定账户警方提醒:保持冷静、切勿慌张,与家人、亲友多商量;向当地派出所、银行网点、电信营业网点工作人员当面询问;不要轻易泄露您的银行卡密码。


场景三:钓鱼网站诈骗


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陆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犯罪。


警方提醒:直接向银行客服咨询,而不通过诈骗短信提供的联系电话咨询。凡以种种借口要求你通过ATM柜员机去操作所谓“远端保全措施”、“开通网上银行”、“与税务机关联网接受退税”、“收退税款”、“修改磁条”等项目的,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场景四:QQ诈骗--冒充亲友诈骗


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好友或亲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及时安装、升级防、杀毒软件,遇上述情况一定要通过电话等其它通讯联络方式与好友直接核实,而不应轻信网络即时视频。


场景五:二维码诈骗


诈骗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事主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警方提醒:不要贪小便宜,低于市价过多的产品或服务不要相信;不要轻易扫取不信任的二维码。


场景六:QQ诈骗--冒充公司老总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搜索财务人员QQ群,以“会计资格考试大纲文件”等为诱饵发送木马病毒,窃取财务人员使用的QQ号码,并分析研判出财务人员老板的QQ号码,再冒充公司老板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警方提醒:冒充老板实施诈骗,诈骗手段较为隐蔽,迷惑性极大。遇到此类事情一定要仔细核实对方身份,拨打其常用手机号确认,不要随便向陌生账户转账或汇款,谨防被骗。


场景七:微信诈骗--“发红包”诈骗


骗子先让事主在微信上关注他的公众账号,关注成功后发送给一个红包,让事主点击领取。若真点击,会出现一个“恭喜你成功领取红包**元”提示信息。当事主点击关注公众微信账号时,对方已获取手机绑定的支付宝、微信钱包、网银等账号及密码,待事后转走事主钱财。


警方提醒:如果遇到有人向你发送这种“红包”千万别点击,若不慎点击,应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然后修改你的网银、支付宝等密码,最后去正规的手机售后部门刷机或重置相关系统,以彻底删除这种木马病毒。


场景八:以“淘宝中奖为名”实施诈骗


事主在淘宝购物后收到短信,称其在淘宝购物时被评选为今日特别用户,获得电脑一台。事主按骗子提供的网页要求填写完个人信息后,网页弹出一个窗口,称若不领取奖品将被视为违约,将会起诉事主。


警方提醒:遇到此类诈骗,一是致电淘宝客服,询问是否真的有此类中奖活动;二是在没有核实清楚中奖活动真实性时,不要填写个人信息。


场景九:虚假WIFI诈骗


事主的银行卡在不到2天内,竟交易69笔,6万元不翼而飞!警方发现,这与他曾在公共场所连接免费WIFI有关。此类诈骗,骗子先是配置一款无线路由器,设置一个公共的免密码连接的钓鱼WIFI,当由用户登录至该WiFi后,骗子即可获得手机的完全控制权,极其重要的账户认证信息就会被骗子所获取。


警方提醒:不要轻易接入任何无密码WiFi,不在公共场所打开手机WiFi功能。


场景十:伪基站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连接,一旦点击后便在事主手机上种植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警方提醒:手机用户如发现短时“脱网”现象,可通过重启手机的方式让信号重新接入运营商网络。如果收到通知、活动类短信,尤其是与附近的用户同时受到内容相同的短信,要提高警惕,辨别真伪。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网址。


防范电信诈骗,“不轻信、不转账”是关键


电话、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日趋猖獗,涉及面广、欺骗性强,而伴随着电话、网络普及程度提高及功能日益多样与丰富,电话、网络诈骗在犯罪的形式、特点上将会更加复杂多变。面对严峻的形势,除公安、金融、电信等部门强化监管与监控之外,提高市民防范意识和能力是预防信息诈骗犯罪的最佳途径,也是成本最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其实绝大多数诈骗犯罪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从相关案件来看,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广大市民对有关电话、网络功能的不熟悉、有关职能部门运作机制的不了解、国家退税政策的不知情及银行业务方式的不明晰或个人的同情心等因素实施诈骗作案。因此,知悉这方面相关的知识尤为重要。


首先是加强保密意识,防止个人及家庭信息外泄。犯罪分子之所以诈骗得逞,往往是从网上或其他途径掌握了被害人的有关个人信息,利用被害人发个人信息做文章,让被害人不由得不信,从而落入犯罪分子布好的圈套。因此,公民必须要养成保密意识,防止个人及家庭的重要信息外泄。


其次,要有必要的反诈骗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事遇人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论犯罪分子的行骗手段有多么新颖与隐秘,制造的假象有多么复杂多变,其基本上都是抓住人心理上的某种弱点,或以利相诱,或危言耸听,最终目的都是指向财物,只有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调查核实,就会发现事情的真相,就会不受骗上当。


再者,切忌贪小便宜。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很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要知道,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就不会对突然而来的“好处”欣喜若狂。对于这些“横财”和“好处”,最好的防范是三思而后行。


最后警方提醒,一旦发现被骗,也千万不可慌张,必须要冷静,现在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让我们防不胜防。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向陌生人透漏个人信息,管好自己的钱和账号以及验证码“不轻信、不转账”才是关键,案发后及时拨打“110”。


■作者:宋芳 蒋四化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