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德帅
以秀闻名湖湘大地的澧水河,从桑植县的北源、中源、南源涓涓汇聚,至城区澧源镇河段已有磅礴之势。孕育了千万年的幽幽澧水,舒舒缓缓的流经洋公潭村,扑面而来的景象,是水清鱼跃的“潮平两岸阔”。这片透着靛青色的水域,无疑是不可污染的生态之水。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洋公潭村的这片水域,在澧源镇河段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源头角色。“问河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生不息的澧水源,从山雨浸润的淅淅沥沥,到洞穴喷涌的曲曲折折,再到深谷高潭的叠叠宕宕,每一滴水都是源头活水,每一滴水都不容辜负。
而地处城郊的洋公潭村,依着山,傍着水,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却在乡村发展的步伐中小步前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洋公潭村扎实践行生态理念不悔的追求,不改的初心。这些年,为了护住山前这一河清水,洋公潭村在产业提质升级过程中坚守着底线红线。不搞大规模养殖,就不会有污染源;不搞大范围建设,就杜绝了开发污染物。这些谨慎细致的务实举措,虽然让经济增速迟缓了些,却让洋公潭村的绿水长绿,青山更青。
发展才是硬道理。桑植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让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队看到了契机,找到了窍门,注入了活力。“绿色”和“发展”,不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终极的目标么?只要让“绿色”和“发展”无缝衔接、有机互促,不正是“两山论”最接地气的实践方式之一么?
桑植县城管局党组按照县委、县政府精准选派导向,派出以罗军为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的精干队伍,走进洋公潭村开启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从沉下身子扎下根的那一刻起,不忘退役军人本色的罗军“戎装虽脱、军魂犹在”。他带领驻村工作队聚力同心,团结村“两委”一班人携手同行,上门入户听民意,座谈交流兴产业,统一思想谋发展,用“5+2”“白+黑”换来了群策群力群智。
“平菇产业,方兴未艾。”在后盾单位的倾力支持下,罗军和驻村工作队一道,迅速把集体智慧的结晶转化为产业落地。作为桑植市场上持续俏销却长期依靠外购的平菇,生态性能、产业性能、市场性能优越。随着洋公潭村一根根菌棒迁入大棚,采摘周期长达六七个月,既能规模化发展村集体主导经济,又能让村民认领家庭培管,一时间“平菇菌棒满村爱。”
走进平菇大棚里,一排排整齐摆放的菌棒,生长着纹理细腻如伞盖的平菇,白净净的,肉嘟嘟的,看一眼就想采一簇,就想品一回。连片延伸的十个平菇大棚,如今都已建成投用,也依着山,傍着水。行经此处,每一个大棚都透着润心怡人的平菇菌香。
“绿水青山带笑颜。”让绿水长绿,青山更青的可持续保护性发展,才是“民之所呼、我有所应”的产业发展最真实写照。重要水源保护区的洋公潭村探寻的平菇产业,让生态更优了,环境更好了,产业更旺了。在洋公潭村,除了绿水青山带笑颜,还赢得了群众洋溢在脸上经久不息的灿烂笑容。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宁奎 三审:廖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