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通讯员 滕翔 杜睿
烈日炎炎,蝉鸣声声,一片又一片的烟叶,随着风摇曳起了身姿,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了金色的光彩。
来到桑植县上洞街乡二户坪村的烤烟棚处,刚从运烟叶的车上下来,便有两个听见了车声的烟农从棚里走了出来,他们挥挥手打了声招呼,不用多说,便开始了卸烟叶。烟叶一垒一垒的搬进了棚子里,头顶上烈日的照射也随着被一层薄薄的铁皮搁在了外面。棚子里面还有两个烟农,她们的眼中含着笑意,嘴里有一搭没一搭的拉着家常,时不时的朝着温度表的方向看上一眼,手里却也是干净利落,将烟叶一片片绑上绳子串连在了一起。一绑好,刚刚那两个卸完烟叶的烟农便顺手扛起,挂上了烤烟架。烟叶烤制,烟农们一气呵成,他们鬓边的汗水徐徐而下,他们的动作确无半分懈怠,忙碌的身影来去匆匆,刚想坐上休息一会儿,屁股还没沾上凳子,另外一车烟叶便又送了过来。
“我们烤一次,就有一两万斤的烟叶,慢了,烟叶就要烂在地里了,这可是钱啊!忙上这一两个月是值得的,后面估计还有得一个月忙嘞!”刚把一串烟叶挂上烤烟架的烟农发出了深深的感慨,脸上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
二户坪村位于上洞街乡西部,种植的烟叶共有660亩,是上洞街乡当之无愧的烟叶大村,同时,二户坪村为了促进烟叶的发展,还开发出了一套属于自己村的专用烤烟模式,成立了专门的产业互助组,统一发配,统一调度,统一安排,错开烤烟棚的上下架时间,今天是这个棚子上烟,明天便是另外一个棚子,哪个烤烟棚子的烟叶烤好了,便将人员安排过去。
“这样烤烟,速度快,也不用担心烟叶烂在地里,不用多久就能烤完了。”二户坪村的村书记邓华说的满怀激动。
二户坪村曾是一个及其普通的村子,当代农村的普遍问题,在它身上同样也有所体现,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都是出现在二户坪村身上的疑难杂症,但是自烟叶产业的加入,二户坪村的以上现象均得到了大大的缓解,有了产业,村民们便有了方向。有了收成,鼓了荷包,才能吸引到年轻力量的返乡。回想种烟初期,二户坪村的种种景象,村书记邓华感慨万分。“那个时候累,每天不光要忙着号召乡里乡亲,还要提前跟着技术人员学技术,一天忙的脚不沾地。一没反应过来,天就黑了。”那时候驻村第一书记郑豪南正忙着指挥挖机开垦土地,而村书记邓华则忙着召罗村民们加入到种烟的行业中来,其中二户坪的种烟大户满延球便是听到了村里的号召,回乡干起了烟叶。满延球的加入对二户坪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二户坪村的烟叶发展一下子有了突飞猛进,光是满延球一人,便承包了280亩的土地。有了人带头干,村里那些踌躇犹豫的村民们好像也就有了方向,纷纷都投入到了种烟的行业中来,在二户坪村参加烟叶种植的本地村民就有68人,其中受影响的农户近50余户。本地村民满益便是其中一员,他曾在桑植县城务工,听到村里说种烟,还有人带头干,他二话不说,毅然决然响应号召回了乡,刚开始赚不赚钱心里还是有些没底,直到干完了一个月,手里拿到了3000元,这一下,他便乐开了花。
“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满溢不由得发出了感慨。
以前赚钱,要跑到外地,远离故乡亲人,现在二户坪村有了烟叶产业,走到家门口,便有了收入来源,生活的巨大改善,让二户坪村的村民们也有了盼头。连续两个月的烟叶烤制,二户坪村的烟叶,已经烤了近八成,660亩地的烟叶,也摘了近八成,平均每亩烟地的产量高达350斤,以着一斤烟17元的价格来算,近400万元的收入,让二户坪村成功的霸榜了上洞街乡的“三个第一”,即面积第一、产量第一、收成第一。
二户坪村带着烟叶产业以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了大家的视线,以前提起二户坪村,大家的首要印象都是:穷、偏僻、路不好,但是在烟叶产业的带动下,二户坪村以一个新面貌呈现在了大家眼前,看得见、摸的着的转变,不得不让人惊叹,二户坪村的烟叶发展时至今日,以种烟为基准,开设了很多的实地教学课堂,采取“现场教学”、“田间课堂”、的模式,把课堂设在了田间地头、烤烟棚、加工车间等,真正的做到了把技术人员们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及时传播给农民群众。
一根扁担挑两筐,三秋雁阵四五行,蝉鸣依旧,层层烟叶铺开,像一片金黄的麦田,烟农们脸上汗如雨下,确挡不住他们露齿的笑容,“黄金叶”终于丰收了。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宁奎 三审:廖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