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通讯员 谷绍楠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今年以来,张家界市慈利县杨柳铺乡作为该县六个耕地恢复工作示范乡镇之一,为严守耕地红线,通过“流转+整治+耕种”模式,不断提升恢复耕地的“含绿量”,打通“耕地恢复”到“农民增收”的最后一公里。
——复垦归田
灵活流转增产量
杨柳铺乡在耕地保护和耕地恢复两大耕地“护法”的基础上,科学统筹全乡土地资源,严守1.4495万亩耕地红线。
“奥维地图”的加入,让耕地恢复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利用“奥维地图”软件,动态追踪已恢复、未恢复、待恢复耕地现状,及时有序推进耕地恢复工作。
如何实现增产增收?杨柳铺乡进行着有益探索。
“耕地恢复后,统一由村流转发包,按照耕地用途管制要求,第一时间落实耕种作物。”杨柳铺乡相关负责人直接给出答案。
以杨柳铺乡申中村中广片为例。
“宜耕则耕。”聚焦集中连片撂荒耕地,户户做好思想工作,块块做好种植安排,协商流转的100亩耕地,将用于种植经济作物烤烟,预计亩产400斤产值约7200元。
同时,带动附近3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约3000元;建立耕地恢复后备资源库,实行计划管理,确定优先耕地恢复的序列,极大调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热情;强化零散耕地农户耕地恢复意识,鼓励村民自愿流转、自负盈亏,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提高成片、零散恢复耕地的“含绿量”。
——生态修复
严肃整治减损耗
“复垦归田,平整的大地一片青绿,粮食生态真实实现双‘丰收’。”杨柳铺乡根据耕地撂荒、耕地变林地等具体情况,鼓励各村积极进行生态修复。
随着复垦的耕地成为“有用之地”,村民们不用担心一味强调生态效益,而失去经济效益。
修复耕地如何确保群众满意?耕地恢复清单高效惠民。
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在“奥维地图”精确耕地恢复的一手资料中,综合考量具体耕地恢复能力,结合附近群众对耕地修复的建议和意见,制定出一张高效的耕地恢复“菜单”。
技术人员坚持多走访、多查看、多比对“三多”原则,及时阻止新增损害耕地违法行为。
“耕地恢复是一个动态且日常坚持的过程,必须覆盖一张网,盯紧盯细耕地这个关键。”杨柳铺乡对农村乱占耕地、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加强耕地动态监管,优化用地布局,加强山水林用路治理,切实做到新增耕地与恢复耕地“一亩不假”。
“我们把撂荒地、废弃地填平复垦成耕地,绿油油一片,乡亲们看着都美滋滋的!”在杨柳铺乡,今年恢复的耕地陆续将种上作物,因“非粮化”“非农化”问题流出的耕地,恢复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保持耕地总量不减少,确保责任落实、群众认可。
——长效保护
科学耕种转观念
杨柳铺乡5年耕地恢复目标任务面积为3680亩,其中今年的耕地恢复土地面积为513亩。
自耕地恢复工作开展以来,该乡多措并举、分类处置、杜绝一刀切,工作成效明显。截止6月底,我乡已完成耕地恢复面积571亩,完成率达111.3%,率先超额完成全年慈利县政府下达的耕地恢复任务。
如何长效保护利用?杨柳铺乡对准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农村产业涉及群众经济命脉,杨柳铺乡对全乡耕地进行线上监测、线下核实,科学制定耕地恢复方案,减少群众经济上、产业上的损失和抵触心理。
“恢复耕地、保护耕地就是保障粮食安全。”而粮食事关国运民生,事关密切党群关系。杨柳铺乡坚持以“疏导”为主,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树立耕地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提供针对性种植建议,解决群众不会种、不想种等问题,重点进行零散耕地和规模耕地分类治理,提高耕地恢复效能,广泛凝聚维护粮食安全、保护耕地红线人人有责的共识。
“这是一个提高种植水平,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契机。”杨柳铺乡相关负责人表示,“流转+整治+耕种”模式属于保护性耕作的探索,不仅能把“出走”的耕地找回来,还能牢牢端稳老百姓的饭碗,促使经营主体和农民的转型提质,更好迎接党的二十大、服务旅发大会。
(一审:田锐 二审:宁奎 三审:廖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