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德才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桑植流传的谜语,道出花生的妙趣。这妙趣,因湖南桑植沙塔坪的花生而更妙。
沙塔坪,一个普通、朴素但易记的名字。这里,塔坪小而少,但,山岭沟壑多。不过,一条绿得不能再绿的六耳口河边的柳树成行,婀娜多姿;山里,到处都是一蓬蓬的焕发着生机的楠竹,秀逸;而今,这里的充满希望的田野和山坡上,长着花生,宁静。
这地方,有沙,沙土优质。花生看上这土质,就在这地方安了家,日子过得很漂亮,还经常去国内外游。
这里的花生,个子小,能量却大。它,拥有丰富的硒,脂肪含量高,是典型的“小花生”。
从田地里扯回的鲜花生,架在屋子的挑方上,满屋都是清香、怡人、醉人的感觉。
这里的小花生,一颗中多是两粒,规则有致。
花生的外壳,纹理清晰,像哈密瓜的条纹,又像上了年纪老奶奶的脸,写满岁月的痕迹。
新鲜的花生非常好吃,若将新鲜的花生皮剥下来,放入嘴里,那花生的浆汁瞬间会滋润舌头,清香和甘甜,令人食之难忘......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炒花生。它,虽为普通食材,但,浑身是宝:润肺、止咳......
择一个地方,撮把沙塔坪的沙子,冲洗干净,之后,再将沙子在竹筛里铺平、晒干。
晒干后的沙子用筛子一筛,合适的沙,留下。“炒沙”备好后,支起铁锅,烧起柴火,再将“炒沙”倒入铁锅,用锅铲慢慢地翻炒。一边翻炒,一边触摸“炒沙”的温度。当温度合适,将清洗干净又晾干水气的小花生全部倒入锅里。
这架势,还真有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味道,却不能像金贵的宝玉那么对待花生。
花生入锅,开始翻炒,一遍又一遍,焐热。
一番翻炒之后,将花生掩在热沙之下,用毛巾包裹好铁锅的边缘,不时转动铁锅。铁锅下的柴火吐出火舌,似乎害怕铁锅离它而去,一圈一圈地转下来,有些花生好像被转晕一般,钻出炒沙……
当花生的外壳微微泛黄,拎起,剥开,入嘴,尝一尝花生是否炒好?尝几次,确定花生炒好,撤去柴火。
等花生出锅,冷却。
用手轻轻地一捏冷却后的花生,红色的外皮随风而散,留下花生米。
这花生米,入口,一嚼,清香则是低婉,细嚼,则是柔和,暖胃又暖心………
倘取出酒,吃炒花生,另一番味道会出现。入了酒的炒花生,更有笑傲江湖气。小小的炒花生米以柔之姿,浸泡在浓烈的酒里,以自己的芳香热情似火地拥抱浓烈的酒。炒花生米在酒气洋溢中,会演绎出一场激情与速度之美,待酣畅、恣津、深邃出场,呈现最佳效果:酥、脆、香、甜!
(作者简介:谢德才,男,土家族。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日报》《湖南文学》《天津文学》《散文百家》《红豆》《民族文学》《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中国作家》等报刊。作品入选20多种选本。作品多次获奖。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凤凰》《张家界看“海”》《张家界的眼睛》。)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宁奎 三审:廖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