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蒋献辉 黎国平
“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4月21日,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党员干部走进双文村抗美援朝老兵易善培家,聆听这位88岁的老兵讲述革命故事。
易善培1933年出生于索溪峪街道原双峰村,1949年,年仅16岁的他光荣入伍。1950年参加了湘西剿匪,“那时土匪一个个称王称霸,打家劫舍,穷凶极恶!”易善培因为在战场上震伤了耳朵,听力有些差。一说起剿匪经历,他就打开了话匣子:在永顺县攻打土匪旅长李兰初,他带着百余人躲进山上的五连洞,想顽抗到底。“在我们两个连的猛烈攻击下,手榴弹和长炮筒的连番轰炸,李兰初屁滚屁滚地出来投降了。我们成功缴获几十条枪,大量腊肉、大米等物资。”
易善培清楚地记得,1951年正月初四,刚过完年的他随同部队赶赴常德,坐上绿皮火车即刻开拔,三天三夜抵达丹东市。“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着志愿者战歌、踩着鸭绿江上的冰片,易善培投身这场举世瞩目的保家卫国战争。
入朝不久,作为机枪手的易善培因为作战勇敢,很快担任副班长。“打仗时拼命、休息时擦枪”,战士们把枪看得和命一样重,连队里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枪就是命,命就是枪,机枪要擦得亮堂堂,枪栓要拉得哗哗响。”
说到自己的连队,这位快90岁的老人脸上洋溢着浓浓的自豪:“美国鬼子其实不难打,一场战斗下来,我们最低能以牺牲七八十人的代价,杀死七八百美国鬼子!”“我们吃亏就吃亏在美军的飞机坦克上。”在战场上,美军飞机每天都要凭着地图对我方阵地狂轰乱炸,炮火相当猛烈。老兵只怕机枪不怕炮,新兵没有经验,听到炮响到处乱跑,高射炮打不到它,部队伤亡不小。“最后调来前苏联的高射炮,才把它(飞机)打下来”。
回忆起一场场战斗,易善培双眼湿润:“我们是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打赢了那场战争啊!”零下二三十度的阵地上,志愿军没有棉鞋,只有胶鞋,很多战士冻伤甚至冻死。冰天雪地中,战士们几个月见不到热水,每天早上他们用刺刀扎破冰层,用寒冷刺骨的河水湿湿手,在脸上抹一把,就算洗脸了。洗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望,“我们身上都长满了跳蚤,到后来咬也不知道疼了。”
战场上,易善培和战士们都随身佩带着一袋炒面和一壶水,吃炒面难以下咽,就抓一把雪放进嘴里。“水是命根子,口渴只能抿一点,以备敌人放毒气弹时,淋湿毛巾好捂住口鼻。”
“我们那时都不怕死,怕死不上前线,轻伤不下火线!”
我们3个人负责一挺机枪,子弹像暴雨般冲过来,主机枪手突然中弹倒在我的怀里,我马上接过机枪向敌人打出一梭梭子弹。”易善培所在的连队作战英勇,一直打到了“三八线”附近。在高伤亡率的朝鲜战场上,易善培从未想过能活下来,但幸运的是,他不但活下来了,而且仅仅左腿被弹片击中受轻伤。
1952年,易善培左脚被冻伤,无法担任机枪手,战地医院医药严重不足,于是他转入国内战地医院治疗。康复后因战争双方开始和谈,易善培带着勋章回到了家乡。
“政府对我们这些抗战老兵很好,我也从不给政府添麻烦,从不炫耀、摆架子。”讲述完自己从湘西剿匪到入朝作战的亲历故事后,易善培佩戴勋章和大家合影留念时,还纯纯叮嘱一定要牢记历史、牢记党史,坚定理想信念,感悟信仰力量。
近期,索溪峪街道组织参战老兵、退休老干部、先进典型、本土老人等,相继在各屋场网格流动宣讲抗战、革命、好人及本土发展的“四类故事”,带动党员干部、青少年和群众学习党的历史,学习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索溪峪街道党工委书记杜修勇表示:“我们要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让抗战故事广为流传,让抗战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再次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