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覃新菊
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到老,应该指的是亲生父母,还不是婆家的父母。我自己的亲生父母都还在,而婆家的父母在两年内依次离开了我们。所以,我从儿媳的角度,切身体会是,你不曾把我养大,我却陪你到老。
父亲是2014年12月27号离世的,享年80岁。当时母亲也是被疾病纠缠,不能离开床席,大家都以为她可能也将难以长存,不曾想又坚持了两年,到2017年2月8日,正月十二,离开了我们,享年82岁。他们的一生跟我们的祖辈一样,贫穷,苦难又幸福,展望我们这一辈的一生,会大有不同,我们可能是奋斗、富有却孤独。
想起父母的晚年,应该从他们不能自理生活开始,大约是2011年。他们相继开始生病,轮番在医院里治疗,像比赛式的,一个人一年进进出出四五回,有时候两个人间隔不过一两天,甚至同时住院,我们姊妹来来往往,穿梭于家里与医院,像一支作战部队,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还轮流安排白班与夜班值日守候,激发出了爱心的庄严与感动,我们空前的团结,担当,五姊妹没有一个自甘落后,简直就是孝心大比拼,丝毫不计较金钱如流水一般的哗哗流向医院。我们粗略估算了一下,五六年里父母住院的费用,包括聘请保姆的费用,有大几十万。曾经家里有两个保姆,父亲配备的有警卫员。临终的丧事也办理得很风光体面。你猜旁人怎么评价?有人说,你们父母幸亏你们这些孩子,不然芭茅草都长好深啦。有人说,你们有钱啊,生得起病啊。还有人说,老了不要给孩子添负担。众说纷纭,让人欣慰,让人难受,也让人反思。我的感受是,像养育一个孩子长大一样,给父母送终,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你得有孝心,还得有孝力。养老与养大都是人生重大且不可推脱的职责,得接纳它,面对它,处理好它,无论你的父母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后代之后,人们常常比孩子,谁更聪明谁更懂事,再人到中年,父母老去,人们慢慢转移了话题,开始比老人的健康。人家羡慕我们儿女孝顺,我们羡慕人家的父母健康。有时候我们几个媳妇一起开玩笑,我们的父母比较金贵,把养老做成了精品工程。期间的辛劳与操心,点点滴滴,琐琐碎碎,茶水饭菜,屎尿痰液,还有病痛与呻吟,你付出极大的心血,也只能看着她日渐衰弱,没有成就感,甚至给不到你所想要的希望。这时,你的爱心与耐心受到极大的挑战,明知不可为还要想尽办法极尽所能的抢救,最后落个人财两空。所以,孝心里,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这东西是什么呢?我曾经与家人沟通过,他说是不后悔,是心安,我说,是生命,尤其在生命的尽头,金钱简直轻如鸿毛了。说到这里,我俩久久不语,有一种重沉到了心里。后来我想,在对待老人的死亡这个问题上,为什么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么理性呢?就是我们把生命看得重一些,把情意看得更重一些。
两位老人的离世,给我的感受不同。父亲的离去,好像就是他一个人离去,家还在。母亲离去,心里空慌得狠,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前忙完公事,业余时间几乎都是在乡下,为父母采购生活物资,陪伴他们,来往穿梭忙。现在,空了。要做的事情依然非常多,可是,少了一份牵挂。哪怕这份牵挂很金贵。我曾给我姨就是母亲的妹妹说过,他们在时很是磨心,他们走了又伤心。我以为,父母不在了,减少了一笔不小的经济开销,我会开心一些,可是,过了这么一段时间,我发现不是这样的。我问自己:努力赚钱,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我的工作的忘情状态还能恢复吗?我的开销会在往年的基础上节约一部分,我的开心与快乐会增加一些吗?我感到质疑。这种弱弱的回应状态,我自己清楚的很,一部分来自于依然存在的悲痛情感与对父母的怀念,还有一部分来自对于自己生命安排的迷惑与茫然。走完一程,接下来该面对新的航程了,可是在新的航程里,自己将逐渐老去。思量我的晚年生活,我可不想像父母那样,不想像他们那样不断的被疾病折磨,也不想像他们那样一无所有,把孩子做成了他们的国家,做成了他们的银行,哪怕这个国家与银行是多么的自愿与担当。可他们又是幸福的,有这么多的儿女陪伴与孝顺,他们是泡在亲情的温塘里安然的离开的。他们离世时,面容都很安详,尤其是母亲,脸上那么多的皱褶没有了,老年斑也没有了,皮肤白皙,静静的躺在那里,像个姑娘的样子。
因此,在陪父母老去的日子里,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会与感受,归结起来有这样几点:一,养老是一项孝心工程,也是一项孝力比拼,你得有实力储备。二,家的完整影响到身心的完整,乘父母健在,多陪伴他们,一旦离去,心里会落空的,无法弥补。三,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一生,通过自己做好传承与生命的接力。一方面竭尽全力养育孩子是天职,另一方面赡养父母也是生命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归根结底,是要做好自己,让你的亲人因为有你,而多一份幸福。起码,年轻的时候不要成为父母的负担,年老之后不要成为孩子的负担。好好生活,好好过好每一个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