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铁华
照片中的这位主人翁叫申圣春,是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掌门人”。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他用手中的笔记录每位患者的喜怒哀乐,以一颗赤子之情,写下了180本,近150万字的病情日记,患者亲切的称他为最信赖的“健康卫士”。
说起老申是如何养成记录患者“病历日记”的好习惯,还得从1986年他当内科副主任那年说起。毕业于湖南医学院(现今湘雅医学院)的他,在80年代是少有的名校高材生,备受省城各大医院及院校宠爱,但他为了学医时的那份誓言,毅然选择了弃城返乡,扎根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山区建功立业。
学术扎实,业务精通的他在毕业后的2年时间内,就从一名普通的医生成长为内科副主任,角色转换了就意味着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以前当医生只需要管好几位病人,而现在却要管理好全科几十位病人,工作强度加大了,就会分散注意力。为了不耽误遗漏患者病情,使新住院病人及危重病人得到有效及时的精准治疗,那时的他开始查房会诊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对病人每天的病情变化、检查用药等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便于第一时间掌握病情信息,遇有危重病情,特殊治疗并用红笔进行标注,及时督促下属医生调整诊疗方案。
在申圣春眼里看来,每天记录患者的病情日记不仅为诊疗积累经验,更是架起与患者沟通的桥梁。王大伯是两年前在他科里住过院,由于近期旧病复发再次入院,他翻出当时的病情日记进行参考,很快病情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出院。就是凭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种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他一记就是32年。
32年里他写下了180本,近150多万字的病情日记。虽说如今的日记本已陈旧不堪,页面发黄,字迹模糊,但他的这一做法却为当今冷漠的医患关系却注入了爱的温度。一位近70高龄的患者这样说道:“申主任日记本里记录的不仅仅是我的病情,更是一种医者大爱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每当看到他仔细倾听,用心记录我的病情时,我就感觉很放心,好像病好了许多”。
日复一日,春去秋来。他站在患者病床前,手握笔头的身影,已成为患者心目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这种身影带给病人的却是一种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力量,更是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藕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