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寨记
文|蒋献辉
一
四十八寨在慈利东南方向,方圆四十余平方公里,由城门寨、秤砣寨、秦角寨、皇冠寨等120余座形态各异的奇秀山峰组成,孕育出五条小小溪流,流水潺潺,一路注石门县蒙泉水库,一路入桃源县锅耳塘。
清末慈利出名文人吴恭亨,形容四十八寨最有气势,“介县东南,高危负天,错连四县,雄光秀气,百里俱瞻。”并有赋诗一首:
水曲涧壑盘,雪霁宇宙瘦,落日喜眼明,乱峰净众皱。东北立万剑,刚耿若相湊。稍南豁又纾,如人卧横肘。……其中尤以城门寨最负盛名。
二
广福桥镇三王村和老棚村,均可以徒步攀登至城门寨顶。往老棚村方向,遥望城门寨高不及千米,掩映在一片竹山林海之中。
羊肠小道幽深曲折,单人行走,便显得分外阴森,须结伴同行。过山腰后竹林渐少,红色砂岩出头,植被换上了松杉、栎木、楠树、红枫等灌木。
一方造形奇特的巨石拦在半山腰路口,有数丈高。巨石下方形似圆柱,上面负着一方秤砣似的石冠,给人千钧压顶之感,便是大名鼎鼎的秤砣寨。越过秤砣寨后,城门寨壁立千仞挡在眼前,气势方显恢宏。
举目放眼,城门寨周遭皆为悬崖峭壁,仅以一条山径连接。当面为城墙所护,全由红色砂岩砌就,高及丈余,依山就势,缝隙间吻丝相合,不见丝毫地方坍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城墙根底有临时搭建的石阶供游人上下。登上城墙后,一扇巨大的石门坎半掩埋在地上,一长丈余数吨重的方形石柱,歪歪倾斜于毛路边,似为门柱,斑斑苔迹呈现出沧桑厚重。
寨顶植被完好,林荫蔽日,深及数丈。地面为厚厚的腐质层覆盖,踩上去松软无比。
寨顶西北角,有一向前吐出的石咀,气势如同五雷山舍身崖,下临万丈深壑。相传闯王一员大将,破寨最后于此生擒,故名“捉王台”。此景点视野极为开阔,四十八寨各个山头一览无余,西北方向五雷山和星德山遥遥相对;秤砣寨就在脚下,稍远为美女寨,更远处为十八罗汉寨,一律朝向观音寨瞻拜。各个山头造型各异,峰峦叠翠,如同琼楼玉宇,又似神仙仙境。
寨顶东行数十米,是一块相对平缓的平台,见方二十余亩;瓦砾遍布,又有数枚石凳散落林间,证实曾有大片人工建筑存在。整个房屋布局坐东向西,宽约30余米,长近70米,木排坊基脚片石甚是严整。遗址靠后,还用石头筑就了一道百多米长一人多高的挡风墙,完好如初,只是森森灌木了无生气。与五雷山、星德山、云朝山等道观庙堂石体建筑相比较,似不是打坐清修之地。
三
四十八寨或许是张家界存在最多谜团的景区之一,或也是张家界最后一块待开发的遗产。
1982年,丁玲游武陵源,本地作家周宝林陪同。下榻慈利休息时,聊起城门寨往事,她饶有兴致地说,先祖蒋光业是李自成一员部将,主管金银财物,曾把好多宝物埋在了城门寨,要不是年岁大,一定亲身前往城门寨看看。
据老棚村书记介绍,省考古专家几年前曾来考证,城门寨城墙一凿一石,完全依照陕西风格所建筑。
四十八寨周边军垦田地遗迹遍布,与复庵“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吸”相比犹胜。个人臆断,城门寨不应是一座庙宇,当为闯王或其重要部属意图扎根落脚之地。然而从沿途随处可见的遗弃麻条以及寨顶遗址分析,城门寨不过为一处尚未完工的半拉子建筑而已,因为某种猝不及防的因素,匆忙间便戛然而止。
“谁知真患难,忽悟大光明”,文天祥悟大光明法得以蝉蜕。那么,闯王到底是殉难于湖北九宫山,还是在湖南石门夹山寺“蝉蜕”做了奉天玉大和尚“蛮烟荒雨自千秋,夜邃空余鸟雀愁;周赧不辞亡国恨,却怜孤墓近欢兜。”唐朝诗人王维曾今深情吟咏的这片厚重土地,汇集了如此之多动人的闯王人文与传奇,身为张家界文化人不能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