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张家界市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市直及驻张单位第二批驻村帮扶对象村安排方案》的通知(张驻扶发[2015]2号),慈利县朝阳乡杉泊街村是我局第二批驻村帮扶对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为纲领开展建设扶贫工作;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农村基础党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四培四带”活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帮扶攻坚“四基工程”和精准扶贫为主题,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基础组织建设,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帮扶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
二、目标任务
杉泊街村位于慈利县南部,距县城25公里,版图面积约5平方公里,丘陵地貌村,稻田650亩,山地面积940亩。全村11个村民小组,207户,740人,其中贫困户40户,贫困人口152人;现有党员29人,村支两委班子5人;2014年粮食总产量310吨,人年均纯收入2040元。该村无集体经济;村民饮水条件差,无标准化安全饮水实施;交通条件差,11个组通组公路全长5公里均系泥土公路,其宽度均在3米之内,村内2公里长的灵溪河河段无桥梁
按照《中共张家界市委办公室、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委农村建设扶贫办<张家界市2015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要点>的通知》(张建扶发〔2015〕3号)的要求,下轮建设扶贫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好以村支两委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解放思想,提高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能力;建立健全妇代会、共青团、民兵营、计生协会等组织,使各项工作有相应组织负责管理和实施;抓队伍建设,培养后备干部2至3名,每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至3名,发展新党员1至2人名,选派一名符合条件人员进行学历教育。二是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习、教育、工作等一系列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着重解决饮水难、交通难问题。四是加强基础保障,完善村级活动无场所,依托活动场所建立村医务室、远程教育站点、图书室,为群众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服务。五是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基本产业发展;实施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开展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五是创办集体经济,填补集体经济空白。六是创建和谐社会,积极开展“四走四问四解”、结对扶贫送温暖活动;协助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不出现政策外生育;关注留守儿童和老人,着力解决上学难、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建立完善“新农保、新农合”体系,新农保参保率达100%,新农合参保率达95%以上。经过帮扶帮建,村级基层组织全面加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有保障,村民每年人均年纯收入增加4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万元以上,到2020村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三、工作内容
杉泊街村驻村帮扶工作围绕“四基工程”和精准扶贫实施。
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好以村支两委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提高决策能力;建立健全妇代会、共青团、民兵营、计生协会等组织,使各项工作有相应组织负责管理和实施;抓队伍建设,确定后备干部2至3名,每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至3名,发展新党员1至2人名,选派一名符合条件人员进行学历教育。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
1.实施两处安全饮水设施,解决全村村民饮水难问题。
2.交通设施建设,对全村5公里公路路基整修、路面硬化。
3.灵溪河公路桥桥建设,修建灵溪河公路桥一座,桥长30米,桥宽8.9米,引桥长20米。
三是基本产业发展
(1)实施优质水稻农田灌溉设施改造,以土地流转方式发展蔬菜生产。
(2)开展劳动技术培训,实施劳务输出。
(3)发展家庭传统种养业,扶持农户以发展养牛、养猪、养羊、养鸡、养鸭等家庭传统养殖业及水稻。结合“四走四问”、结对扶贫送温暖活动,实施精准扶贫,增加村民收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4)创办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万元。
四是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关注留守儿童和老人,着力解决上学难、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建立完善“新农保、新农合”体系,新“新农保、新农合”达到98%以上。
五是实施精准扶贫,整合现有土地资源,栽种新品种蔬菜,充分利用县扶贫办对建档立卡户项目发展资金,开发特色种养业。
四、工作措施
工作组在市驻村帮扶办和局党组的领导下,认真全面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文件精神,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争取全村村组干部和全体村民积极参与配合。
1.深入村、组调查摸底,熟悉、掌握村情,制订帮扶工作规划。
2.经常向市级联系领导、局领导汇报工作,争取领导高度重视。
3.积极协调各方面、各单位,努力争取相关部门给予项目、资金支持。
4.按照市建扶办统一要求,按时报告工作,报送资料。
五、工作计划
(一)全面调查摸底,熟悉村情,制订帮扶工作规划。
(二)按照批准的帮扶规划,结合村实际情况,按照轻、重、缓、急原则逐步实施。
(三)引导村民发展传统家庭种养业及土地流转,实施精准扶贫,帮助村民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