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人潮溪镇土地开发项目助推精准脱贫纪实
华声在线6月12日讯(通讯员 谷忠秋)初夏时节,驱车行进武陵山腹地桑植县人潮溪镇新华、桥沟、百石等村,沿途随处可见层层迭迭的梯地盘旋于高低起伏的大山之上。梯地之间,一条条蜿蜒的机耕路连通各户;一个个蓄水池、一条条引水渠镶嵌在纵横交错的田野上,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原野图景。路边的产业基地里,老百姓正在热火朝天地的辛勤劳作,地里绿油油的烟叶和高山蔬菜长势喜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昔日贫瘠荒芜的高山台地,如今在全县土地开发整治项目推动下,高山变成了地成片、路成网、林成行的“万宝山”,荒野变成了肥沃、增产、宜耕种的“刮金板”。
桑植县位于武陵山脉腹地,隶属湖南省张家界市,曾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贺龙元帅的故乡,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属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299个村(居)委会,28个民族,47万人。“九山半水半分田”是桑植的真实写照,全县耕地面积28.96万亩,仅占国土面积5.6%。目前,全县仍有贫困人口10.2万人,贫困发生率24.4%,高出全省14个百分点,扶贫脱贫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桑植县按照“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整合资金,加快具有产业基础的贫困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片区经济良性发展”的集中连片扶贫新模式,立足土地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和实施农村土地连片开发整治项目,在山区农民产业脱贫致富工程体系上精准发力,创造了“以土促农”、“以土兴农”、“以土富农”的农村土地开发整治助推精准扶贫新经验、新模式。五年来,全县组织实施各级各类农村土地整治项目37个,完成投资32145.6万元,建设规模10362公顷,新增耕地532.8公顷,建成高标准农田6016.5公顷。农村土地开发整治极大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带动了全县发展商品蔬菜基地5.9万亩,茶叶种植基地5万亩,烟叶种植基地4万亩,油茶种植基地8.5万亩,从事产业人数达19.8万人,10万余农民通过产业扶贫实现了脱贫致富。
以项目争取为龙头 凝心聚力谋发展
“产业是地区发展的内在生命力,没有产业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脱贫,产业离不开土地这个基础,离不开龙头带动。”桑植县人潮溪镇新华村与李坪、桥沟三个村交界的一大片荒草地,这里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较高,坡度适中,高差不大,适合搞土地开发,发展烟叶、反季节蔬菜的气候和海拔条件得天独厚。经多次论证、踏勘选址和积极争取,新华等三个村土地开发项目列入张家界市级投资土地开发项目计划。项目总建设规模544.93公顷,新增耕地435.33公顷,计划总投资2545.51万元。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路桥、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护共四大工程。
田园蓝图众人绘。新华等三个村的土地开发项目获得市级立项,这是张家界建市以来新增耕地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土地开发项目,市县领导高度重视,在项目动员会议上明确提出,这个项目是个系统工程,不仅是国土部门一家的事,必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做到“共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县政府将该项目列入全县重点工程,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兼指挥长,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协调工程施工的外围环境,并将该项目建设作为全县重点工程进行考评考核。项目建设过程中,从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辖区镇政府、村支两委各单位,都为项目建设谋大事、解难事,各自按照职责分工细抓严管,分工到位,确保了项目建设整体推进、有序运行,较好地发挥了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建设单位及项目区镇、村干部积极协调,化解矛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
项目建设离不开群众参与。该项目建设涉及三个村近2000名群众,且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做好宣传与群众思想工作十分关键。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公开透明,规范操作,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项目立项前,组织三个村的干部群众参与规划论证,根据群众的意愿制定申报项目建设内容,提高了群众对土地开发工作的接受和满意程度;项目动工前,将项目区面积、工程概况、土地权属调整等情况向群众公开,利用各类会议、上门走访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有关政策,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凝聚了群众共识;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推举村民代表,参与项目质量管理和监督,充分保障了群众的参与权;项目完工交付使用后,对新增耕地分配使用采取农民自愿,通过由村集体统一流转的方式,让农民获得收益。
以项目管理为抓手 齐心协力筑平台
为把项目建成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筑成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平台,该项目严格按照“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要求,强化监督,严格管理,始终坚持将质量放在首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五道关口:一是严把项目招标关。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按照“两次摇号中标法”,确定招标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和监督招标工作,有力地防范了围标、串标及腐败现象的发生。二是严把工程进度关。对建设项目制定工程施工计划,填报工程施工进度表严格按计划施工;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坚守在一线、战斗在工地;抢抓农闲,确保施工不误农时。三是严把质量监管关。采取“一到、二查、三督”的方式,强化质量管理。四是严把资金管理关。在项目资金使用上,严格实行“四个”坚持:坚持项目资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建立专账;坚持按照规定的范围开支,绝不突破预算概定总额;坚持法人“一支笔”审批,严把资金管理关;坚持科目资金决算,严格资金审计。五是严把纠纷调处关。重心下移,缜密考虑,主动下访,调解权属纠纷,维护群众权益,保障社会稳定。
经过施工单位精心施工,项目仅三个月时间便完成施工任务。工程建设总规模544.93公顷,新开垦耕地6529亩,完成新修蓄水池31座,斗沟2条995米,农沟10条1.33万米,田间道路64条4.64万米。项目对新增耕地区域进行平整,三个村增加连片耕地面积6000多亩,根据项目区地形特点和群众要求,对新增耕地进行梯田修筑,通过实施表土剥离回填、土地翻耕和人工平整,极大提高了耕地质量;通过完善排灌体系和田间道路布局,新修了田间道和生产道,使项目土地变成“地成片、树成行、路成网、渠相连、灌得进、排得出”的高产稳产耕地,极大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项目惠民为目标 同心协力助脱贫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从2013年开始,张家界永强农业公司充分利用项目区的优质土地和高寒气候,将经过品种改良的萝卜作为主导产业培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与蔬菜市场销售对接,推行规模化、科技化反季节种植,实行标准化、有机化生产,推进品牌化、产业化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项目区的209户农民签订了4000多亩土地流转合同,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集约化的理念,建立了高山蔬菜示范基地,让农民直接用土地入股,建成后变成股份获取利润,按贫困农户10%、合作社15%、农民土地入股20%、公司45%、村级集体经济10%的分配比例进行收益分配,配置给项目区贫困农民,让农民获取入股收入,确保群众有稳定的收益来源。同时,项目区土地入股农民参与务工,解决了300多人的就业问题,农民既有土地流转收益,还可以参加公司用工获得工资收入,每人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2013年“桑植萝卜”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14年7月底被认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桑植萝卜”畅销至长沙、广州、香港等地,公司也先后通过ISO9001-2008、ISO14001-2004质量体系认证,成长为湖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土地开发带来产业大发展。昔日荒山野岭,而今变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截至2015年底,项目区所在的新华、李坪、桥沟村共发展烟叶基地2900亩,蔬菜种植基地3200亩,配套灌溉渠5.6公里,产业路26.92公里,培育专业合作社6家,带动就业685人,实现人均纯收入5915元,比项目实施前翻了一番。预计2017年,三个村人均种植蔬菜、烟叶分别3亩以上,仅此两项人均纯收入即可达8000元以上。
“土地开发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有了土地,自己学会了种植技术、科学管理,建立了销售网络,真正找到了致富的‘金饭碗’,感谢国土局给我们做了真正的实事!”说到土地开发项目给群众带来的好处,新华村丫角尖组萝卜种植大户卓文洲感慨万分。以前丫角尖是全镇最穷的地方,他也是村里最穷的贫困户,过去在零散的土地上种玉米、土豆,亩产不足千元,如今通过土地开发,耕地成片了,机耕路通了,土地能旱涝保收了。2013年他加入村里的正宏蔬菜专业合作社,租了项目区600亩地种植萝卜,一年种三季,每季纯收入1500元,全年种萝卜收入达27万余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冒尖户,丫角尖的大部分群众依靠种植萝卜一举甩掉了贫困帽子,变成了全镇最富裕的地方。像卓文洲这样的项目区和周边很多农户,依托“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土地流转+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离土不离家,发展起了高山蔬菜、优质烟叶、高山云雾茶等产业,变身成为商人、老板,带动全镇的产业大发展,使人潮溪镇成为全县有名的产业大镇。
好风凭借力,扶摇上青天。桑植县在实施农村土地整治中,按照“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国土搭台、部门跟进,连片推进”的整治模式,整合烟草、交通、电力、农业等部门涉农资金,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提高产出能力。同时充分发掘后备土地资源,以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形成了土地整治—土地招商—发展产业—反哺三农—精准脱贫的良性循环。全县现已形成优质蔬菜、茶叶、烟叶、油茶为主的特色农业,建成了廖家村镇冲天溪蔬菜示范基地、人潮溪镇叶家界烟叶示范基地、苦竹坪乡油茶示范基地等40多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和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土地流转10万亩,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19家,培育省市农业龙头企业34家。实施土地开发整治项目,直接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扶贫攻坚的“助推器”、脱贫致富的“加速器”,奏响了城乡一体、经济发展、生态建设齐头并进的和谐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全县土地开发整治项目的推动下,高山变成了“万宝山”,荒地变成了 “刮金板”。如今的桑植人民,正向着精准脱贫奔小康路上昂首迈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山是万宝山,地是刮金板,树是摇钱树,人似活神仙”桑植民歌描述的小康愿景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