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到户)策略管见
当前,精准扶贫炙手可热,但在不少人眼里也是烫手山芋。随着各级各部门纷纷压实结对帮扶贫困户责任,许多帮扶责任人愁眉不展,既觉得无从回避,又感到束手无策,因而五心不定,不知如何是好。诚然,脱贫的确是一个具有历史沉重感的棘手难题,究竟该怎样破解仍有待不断探索。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首先应当以健康的心态,积极的姿态去引导事态的良性发展。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因此,或许也可以讲:成始于心。个人认为,正确应对结对帮扶任务的当务之急是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若能进而做到“热心参与、诚心互动、真心帮扶、耐心引导、细心算账”,自然会比较容易地找对感觉,找准门道,顺利搞定。
一是热心参与。之所以倡导热心参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政治任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第二,是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慈心为人、善举济世,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薪火相承、绵延不绝。好人必有好报。世人耳熟能详的《三字经》名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据传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大意是说窦燕山之所以能得五子且“五子登科”,就是其乐善好施善举的一种“善报”。第三,是社会责任。众所周知,贫困人口是一类比较特殊、相对弱势的群体。一般来讲,他们的“两不愁、三保障”现状往往都非常糟糕。更为糟糕的是,对于绝大多数贫困人口而言,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现状的。这与不幸坠陷困境的人需要别人拉一把是一样的道理——外援不可或缺。第四,是自我超越。通过与结对帮扶对象的接触和交流,通常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变得既知足、又知不足。所谓“知足”,就是面对帮扶对象的艰辛困苦,再反观自己的舒适安逸,自然会倍感知足、倍加珍惜。所谓“知不足”,就是面对严峻的贫困现状和棘手的脱贫难题,自然会意识到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做得还不到位,知识还不够用,本领还很欠缺。从而真正致力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提高。“雅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一个封建官吏尚且能够发出如此感慨,正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教活动的党员干部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全身心投入精准扶贫的伟大实践呢?众人拾柴火焰高。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既要带着责任,更要带着感情,热心参与结对帮扶活动。
二是诚心互动。诚心互动的重要前提是尊重,既要尊重帮扶对象的人格,也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如果没有尊重,就难有良性互动、就比较麻烦。要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尤其是要坚决摒弃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等不健康心理。诚心互动的关键是“四多”。第一,多体谅。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都希望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平心而论,“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的任何困扰对一个正常人而言都是非常痛苦和难以接受的。要将心比心,充分体谅帮扶对象的苦衷与无奈,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并非心甘情愿于过贫困生活,而是压根儿没办法单靠自身力量摆脱困境。第二,多协商。帮扶对象要脱贫致富,除了必须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扶持外,主要还得靠其自身努力。因此,要通过深入交流搞清楚他们究竟能干什么、想干什么,通过反复协商来敲定最适合他们干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唤醒其主体意识,激活内生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脱贫致富潜力。第三,多感化。要注重以心换心,对帮扶对象多给予人性关怀和人道援助,忧其所忧、急其所急,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之感受到帮扶的真诚与可信,从而增强信心、鼓足干劲,充分发挥脱贫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扶贫项目建设。第四,多走访。要挤时间经常去帮扶对象家串门,通过热络互动与其建立融洽关系乃至深厚感情,最好能相处得既象亲、又象友,不是一家胜似一家。
三是真心帮扶。务必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尽职而往。结对帮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补短板”,因此,必须出实招、见实效。这就要求我们每个结对帮扶责任人都应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从一开始就要抱定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对待这项工作。凡是能做到位、该做到位的事情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做到位,不能搞形式、走过场。第二,尽心而虑。着眼于为帮扶对象分忧解愁,重点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思考帮扶对象的主要致贫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对症下药去解决;另一方面,要思考帮扶对象能干什么、想干什么,该如何因户施策解决增收问题。第三,尽力而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对于解决上述致贫、增收问题,具体需要采取哪些必要措施、落实哪些对应政策,一定得想方设法把相关工作做到位,尽最大可能把问题切实解决好。第四,尽责而返。“不看广告看疗效”。结对帮扶就是要注重实效,不能无果而终、无功而返。凡是能想得到、做得到的,都应千方百计抓落实。要把能否见到应有成效作为是否真心帮扶的试金石。要真正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结对帮扶不脱钩。
四是耐心引导。结对帮扶责任人同时也是脱贫攻坚宣传员,要加强对政策业务知识的学习,对有关工作要领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最好融会贯通,绝对不能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要注重加强对帮扶对象及其他群众的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使他们清楚明白并理解认同一些基本道理。第一,好政策要有好回报。总体来看,目前农村绝大多数群众是充分理解肯定党和政府扶贫政策的怜贫恤困初衷的。要注意因势利导,进一步催化和强化广大群众的政策效益意识。要对群众深入细致地宣讲好扶贫绩效考核评估的有关要求与后果,尤其是要让群众明白考核评估结果是与扶贫资金配置直接挂钩的,这样自然也就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同时讲清楚鼓励脱贫摘帽的有关政策。第二,好政策多得如牛毛。要告诉群众现在党和政府扶持“三农”的政策很多,既没有必要吊死在扶贫政策这一棵树上,也犯不着在享受扶贫政策这一条道上走到黑。第三,好政策不是毛毛雨。尤其是要向群众讲清楚扶贫政策不同于良种补贴、家电下乡等普惠政策,是党和政府特别针对农村特困弱势群体制定的特惠政策,目的是为了促进共同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既不可能也不允许均衡惠及每一个农村居民。第四,好政策不容瞎胡闹。对于扶贫对象的确定以及相关政策的适用,都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决不允许搞变通、打擦边球,更不容许为所欲为、胡作非为。例如,《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第六章第三十九条就具体明确:“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骗取扶贫开发政策待遇的;(二)违法占用、变卖或者毁坏扶贫开发项目设施、设备的;(三)截留、挪用或者侵占扶贫资金的。”
五是细心算账。对待帮扶对象脱贫问题,要坚决落实精准脱贫有关要求,坚持做到“算账认账不混账”。在注重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并见到实效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循循善诱、引导帮扶对象一起细致算好以下几笔账。第一,登门账。对照《张家界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台账》的“帮扶人员尽责情况”登记,把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帮扶责任人为履职尽责历次登门入户的情况全面系统地回顾一下,以达到拉近情感距离、增进情感认同的目的。第二,落地账。对照《张家界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台账》的“帮扶计划主要内容”和“帮扶措施落实进展”登记,认真清理有关帮扶项目及措施落实情况,用事实证明帮扶责任人没有敷衍了事,从而有效消除帮扶对象的不满心理和抵触情绪。第三,收支账。算好收支账是解决“如何退”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要对照《张家界市精准扶贫工作手册》内的“张家界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成效评估表”,逐项逐笔算清有关明细账,给帮扶对象一个明白账、认同账,为启动脱贫退出程序夯实基础。第四,得失账。要善于启发帮扶对象认真权衡享受扶贫政策的利弊得失,如物质上的得与精神上的失、利益上的得与名节上的失、长辈的得与晚辈的失、此得与彼失,等等,从而正确对待扶贫对象身份,最终实现除非迫不得已、一般都愿意选择主动放弃扶贫对象身份的目标。(作者系张家界市扶贫办副主任谷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