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理论研讨

>

正文
涅槃源于精准--来自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银杏塔村的建设扶贫报告
发布时间:2015-03-30 20:10:11  来源:张家界日报     
0

编者按: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制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记者 田育才)银杏塔村位于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是我省武陵山片区7个扶贫攻坚示范村之一。两年前,在我市第九轮扶贫攻坚中,市委办市农办把银杏塔村作为建设扶贫联系村,市委书记杨光荣亲自联点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大力实施农村扶贫攻坚“四基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农村“四培四带”(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党支部书记、把优秀党支部书记培养成标杆,引导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维护社会秩序、带头保护生态环境)活动,精培产业、精建班子、精筑基础、精织保障,将银杏塔村打造成了精准扶贫的生动样本。


1790、3214、4553,这3个数字,现任的村支书谷忠国一直记在心里。老谷告诉记者,这串反映过去三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的数字,便是银杏塔村两年建设扶贫带来变化最直接的体现。


银杏塔之变,源于市委书记杨光荣的第一次走访调研,提出“重点发展基本产业,改造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的扶贫新政,给村民们带来了脱贫奔小康的希望。


两年前,山高路远、地广人稀还是银杏塔贫困的代名词;两年后,高山云雾、地大物博被认为银杏塔脱贫致富的本钱。用该村返乡大学生、村文书苏亿胜的话说:“原来我们村也可以招商引资啊。”


随后,在建扶工作组的引领下,村里引进大户发展产业,村民从中学到技术获得收益。乡党委书记屈海波如是评价:“工作组不仅带来党的政策,带来资金,带来技术,更重要的是给村民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通过‘四培四带’活动开展,一大批致富能手登上农村社会转型的大舞台,硬是把一塘死水给搅活了。”


银杏塔的变化,成为扶贫攻坚“四基工程”和农村发展“四培四带”的生动样本。


精培产业:从“单一输血”到“种养造血”


银杏塔是典型的高寒山区村,平均海拔800米以上,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却没有支柱产业,2012年人均收入1790元。


如何让银杏塔老百姓脱贫致富,拓宽致富渠道,增加村民收入?市委书记杨光荣一直牵挂心头。


2013年6月26日,大雨倾盆。杨光荣沿着崎岖的山路,首次来到银杏塔村调研,特色产业的培育、基层班子的加强、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民生民本的保障成为他最为关注的事情。


“我们是抱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时任村主任谷忠国说,725人守着620亩山地和300亩水田,靠着栽水稻、种苞谷、红薯过日子,肚子是吃饱了,但日子穷。


“要变‘输血’为‘造血’,坚持产业扶贫,村民才能过上好日子。”杨光荣提出,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培育“造血”能力,加快村民脱贫致富。


工作组经过走访,反复征求村民意见,立足资源优势,科学分析市场前景,确定了种植烟叶、茶叶和家庭养殖的发展思路。


思路清晰了,关键看行动。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谷忠国带头发展烟叶30亩。同时,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从外乡引进原县供销社干部刘珍元,在村里建立茶叶基地,村民参与种茶,还参与基地建设务工,2014年务工收入高达60万元,加上后期的管理和采摘收入,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收入。目前,全村发展茶叶1200亩、烟叶320亩、中药材300亩和油茶300亩。


种植成功后,工作组把目光瞄准特色养殖业。借助扶贫资金投入的25万元,村民们纷纷发展起家庭养殖业。在大户的带动下,全村养殖猪、牛、羊1000头以上。


山还是过去的山,但人已不是过去的人,山顶上的村民看得更远了,对发展产业、开辟致富门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人养起山羊,有人搞起运输,有人打算把低洼堰塘改造成渔塘,考虑种养产业和休闲农业结合发展。


产业规模的初步形成,带动全村经济效益提升:2014年,村集体总产值达到330余万元,比2012年增加100万元;村民平均年收入达到4553元,比2012年增长2.5倍。


精建班子:从示范先行到党群共富


全村725人中,贫困人口有253人,享受低保69人,五保户5人,交通难、饮水难,产业缺、技术缺......在银杏塔调研中,杨光荣看到了最真实的贫困面貌,也了解到基层许多好经验好做法:种烟大户杜晓斌种植烟叶丰收后,带领为他务工的村民去天门山景区旅游了一趟;春节期间,种茶大户刘珍元自掏腰包为务工村民和流转土地的家庭送上1壶酒、1壶油、1袋米、1包糖、1件桔子和1件苹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和致富能手的带动作用,农村的发展才有出路。”银杏塔之行,杨光荣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农村开展“四培四带”活动,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和致富能手的带头作用,扶持大户、引导农户、培养人才,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共同致富。


2013年,工作组从外村引进3个种植大户,从本村确定10个种养大户,作为致富能手进行培养。村主任谷忠国名列其中,作为一名靠种烟盖起两层小洋楼的致富能手,他不藏不掖,主动给乡亲们传经验、送技术。村民王真金在他的指导下种烟,当年获得收益6万元。


“当村干部快20年了,没找到一条带领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道路,没想到工作组一进来,培养一批大户,发展种养产业,就下活了全村这盘棋。”2014年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谷忠国当选村支部书记,在工作组的帮助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风生水起。谷忠国被评为全乡优秀党支部书记,成为了该村发家致富的标杆。


苏亿胜是一名回乡大学生,村里发展茶叶后,放弃高薪回村创业。他把家里的40亩土地流转种茶,在茶园做工一年收入超过3万元,未来的目标是:“管好茶园,学好技术,当一名合格的制茶师,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14年村委换届当选为村文书,并被发展成预备党员,带动群众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建筑和运输户谷和海致富不忘承担村里一些公益事业,被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村委换届当选为村主任。


刘珍元把党组织关系转到了村里,和村民一起经营茶园,发展茶叶。


杜晓斌带动村民种植烟叶的同时,亲手把入党申请书交给乡党委书记手上。


通过“四培四带”活动的开展,银杏塔村培养13名致富带头人中,有4名是党员,2名是预备党员,3名是入党积极分子;带动62户村民致富,186个农民在生产中掌握一技之长。2014年,全村年纯总收入330万元,其中这13个大户共创经济效益230万元,其中社会效益51万元,分摊全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703元。


精筑基础:从“平面开发”到“立体攻坚”


行路、吃水、用电……这些事关百姓生活的“小事”,对于银杏塔而言,却是能否摆脱贫困、发展致富的制约因素。


2014年1月17日,杨光荣再次来到银杏塔村,与村民畅谈新的“攻坚目标”: 第一次来银杏塔研究产业发展,解决村民脱贫致富的问题。第二次突破基础设施瓶颈,从路、水、电、通讯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立体式推进扶贫攻坚,为村民致富创造条件。


两年前,银杏塔村11.2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山上的东西运不出,山下的东西进不来。”56岁的王兆波承包千余亩山林,每年收获5000多斤木瓜、板栗、梨子和猕猴桃,只能靠着肩挑背扛往外运,更多的烂在树上。


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工作组和乡党委、政府从修路开始,在乡村公路增加62个错车道,改造村组公路23公里,修建17.5公里的产业公路,打通桥自湾乡和天星山林场的跨乡公路。如今,王兆波丢弃祖上老房子,到基地修起新房子,他说:“我要以山为家,种好茶叶,搞好养殖,大干一场,活出个人样来。”2014年,老王收入达到10余万元,猪栏里还存有1头母猪、5头大猪和9头小猪仔,还有两头牛和几十只鸡。


除了行路难,吃水难、生产难等一系列问题也是制约村民发展的“瓶颈”。谷忠国说,村支两委虽然也努力过,但终究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这些村民眼中的难题,如今都迎刃而解。两年来,工作组按照“路、水、电、房、环境、信息网络”六到农家的要求,修建蓄水池21个,总蓄水量达到365立方米,铺设管道逾2万米,饮水问题得到解决;修建沼气池3个,污水处理厂20个,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安装变压器1台,改造高(低)压电网1.3千米,解决了村民用电难;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


对于银杏塔村的变化,如果说数据是枯燥抽象的,那么群众的感受则是真切具体的。用老党员唐浓忠的话讲,就是“用2年的时间,完成了20年的发展。”刘珍元深有感触地说:“除了路远一点儿,银杏塔已经和乡里、城里没啥两样了,连宽带都进村了,大家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和遥远的客商洽谈,当初的选择没错,一点没错!”


精织保障:从立足当前到着眼未来


养儿防老,曾是广大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传承的养老观念。但随着农村社会转型,一拨又一拨的村民外出务工,留守乡下的,只有老人、孩子和破旧的老屋。银杏塔村秋木落组,全组七八十人,青壮年基本上外出务工,只剩十来个老人和孩子留守,公路没修通之前,有人病了,靠一个长期在家的年轻人背出大山。


"扶贫要帮到点子上、扶到人心里。"工作组员向华中认为,扶贫的"精准性",就在于把准时代的脉搏,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找出问题症结,开出有效药方,才能实现扶贫攻坚目标。为了让村里的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工作组及时对村里16户危房户进行改造,同时对6户重点贫困户采取“产权村有,集中安居”模式,修建一栋5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周转房,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配备新桌椅、新床被和新窗帘。记者采访时,虽还没有入住,但已有老人看过房,摸着崭新的墙壁感叹:“有了这个家,再也不用担心死了没人知道了。”


“要让老人们安度晚年,也要让农村娃受到好教育。”孩子,是银杏塔村未来的希望,不能让孩子从小失学,成为新生代贫困群体。在村部和小学整修时,谷忠国几乎倾尽了全部心血,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过问,特别是引进了一名正式女教师后,及时调整方案,村部和学校没有大门,他亲自联系安装大门,女教师住房内没有厕所,他帮助改建卫生间,学生中餐没有冰箱,他建议买了冰箱……


此外,为摸清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家底”,工作组带领乡村两级干部,深入基层逐户走访调研,以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为要求,开展了以部门包、领导包、村干部包、党员包、大户带的“四包一带”新模式。两年来,工作组先后给村民送电影10场,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开展了5次免费体检,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走访慰问困难户15户,看望慰问贫困老党员5名,资助大中小贫困家庭学生6名,发放慰问及助学金5万元余元,真正做到扎扎实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市委办市农办的大力支持下,两年的建设扶贫,银杏树塔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条条道路纵横相连,一山山茶苗茁壮成长,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写满幸福……


在市委书记杨光荣的精心指导下,两年的探索实践,银杏塔创造了鲜活经验:扶贫攻坚“四基工程”在这里起源,农村“四培四带”活动从这儿出发,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六到农家”在这里领跑,农村特困家庭安居工程“产权村有,集中供养”模式从这儿复制……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