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改改出新面貌
——桑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纪实
一个月前,桑植县住建部门组建了危房改造“百日攻坚”工作小组,并抽调30名技术人员组建验收专班,严格按照《湖南省农村危房改造验收指南(试行)》的验收基本要求和《农村房屋基本安全评定指南》要求,下沉乡镇各村组一线危房改造户家中,上门入户全面全覆盖竣工验收。
截止目前,该县今年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的408户已全部竣工,开工率和竣工率均达100%,为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住房保障基础。
明确“一个目标”
近年来,该县住建部门紧紧围绕“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的工作目标,以建档立卡户为工作重点,制定精细的危房改造工作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
优化政策设计,强化资金、人员和技术保障,认真落实巡查监管、监督执纪、改治结合等工作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开展县、乡、村三级危改工作人员培训,编制《危改政策20问》口袋书,发放对象涵盖了每一个村、乡、县的危改工作者,通过村村响、微信平台、官方网站等媒体平台,广泛宣讲,消除了危改户的政策“盲区”和“误区”。
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了危改政策的透明度和认知度,也让广大住房困难群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强化“两个保障”
该县住建部门在推进诶该过程中,强化“两个保障”,即“政策与资金保障、人员与技术保障”。根据农户贫困程度、房屋危险等级、最佳改造方式等,“一户一策”,因户施策。将无投工投劳能力的极度弱势群体纳入政策兜底保障范畴。
通过统建“阳光院”方式,基本解决了这一群体的安居问题。同时,大力提倡维修加固、除险加固改造方式,有效地降低了农户建房举债的返贫风险。2014年以来,桑植县危改工作累计投入资金3.21亿元,已完成15312户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
该县统筹整合住建、乡镇、质监、设计等部门的工作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基本做到了“有专门的工作机构、有专业的技术指导、有专门的政策宣讲”,共安排专业技术人员38名,政策宣讲人员45名,农村建房技术工匠300多名,先后组织开展了危改技术专题培训17场、1000多人次,保证每一个村有1名技术人员、1名政策指导员,实现了危房改造技术指导全覆盖。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工艺、不同农房结构特点,制定了《桑植县农村危房改造技术指南》,组织对近千名农村建筑工匠进行改造技术专题培训,同时组织专家队伍采用包片包点的方式,下到每一个危房改造点进行技术指导,及时帮助解决改造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问题。
落实“三项措施”
该县住建部门针对四类“重点对象”的贫困类别与住房现状,自下而上实行“台账管理、到村指导、改治结合”的“三项措施”。
该县县乡两级危改办按照“工作机制共享、评定标准共享、信息数据共享、检查结果共享”的原则落实台账管理,针对每一户危改对象的房屋危险程度和具体危险部位,建立改造方案技术台账,做到对象认定精准、改造方式精准、建设模式精准。
住建部门抽调30名技术骨干,成立三个危改攻坚组,作为实施危改工作的常设机构,分区分片落实到村指导,进行政策把关、进度督导,对于工作滞后的村居,驻村蹲点,协同作战,让全县危改工作的政策执行水平和项目质量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组建督导工作专班,建立县、乡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危改工作推进会,积极开展危改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和危改领域反腐败专项治理行动。
住建部门按照“规划引领,示范先行”的要求和“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原则,落实改治结合。在危房改造过程中,充分结合当地建房特点和风貌特点,尊重当地生活习惯,实施人畜分离,卫生厕所完备,引导群众转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充分结合规范农村建房管理,积极引导危房改造中充分考虑建筑风貌设计,有力地推动农村建房的传统风貌保护,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征、历史文化、民族特色、传统风格的美丽宜居新村庄。(文/桑植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宣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