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要闻

>

正文
打造张家界文化新名片
发布时间:2019-01-04 17:35:32  来源: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作者:田育才   
0

打造张家界文化新名片

——张家界市文化馆助力文化发展纪实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记者 田育才

又是一年岁末年初,和往年一样,张家界市文化馆馆长覃大钧又在忙碌中度过了一年。

这几年,张家界的重大文化活动一个接着一个,这些活动,地方层面有以会灯、会旅、会文、会武、会商为主题的传统元宵灯会,以晒民俗文化、乡村艺术和农耕技艺的“六月六”民俗文化节、九十九湾守秋汇、武陵山赶歌会、村支书团圆饭等活动,以展示土苗白侗瑶等民族舞蹈、戏曲、音乐等为主题的“欢乐潇湘·美丽张家界”大型群众文艺汇演;

省级层面有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直播苏木绰”“改革开放40年,我们舞起来”全国全省原创广场舞展演张家界专场、第六届湖南省艺术节等;

国家层面有央视“小春晚”之称的东南西北贺新春--走进张家界永定区、第十届东北亚地区政府联合会议的文艺演出、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暨锦绣潇湘推介会民俗文化展演等;

此外,还有与纪委监委联姻的第一、二届廉政文化优秀节目创作及汇演,与扶贫联姻的“演艺惠民,送戏下乡”和对区县民间文艺团体的艺术技能指导及文化帮扶等等……

很难想象,这些活动竟然是由一个仅有7名干部职工、200平方米办公场所的“袖珍”文化馆发起或参与组织的,而这个袖珍馆的馆长,正是覃大钧,一位多年来坚持战斗在文化一线的馆长,以打造张家界地域特色多民族多民俗文化新名片为己任,硬是把一个袖珍馆变成了“国家一级馆”,将张家界的文化旅游舞动得风生水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

“搅动张家界文化一池春水,打造张家界文化靓丽名片。”几年来,张家界市文化馆通过抓发展、带队伍、形品牌,夯实文化根基、推动文化传承、创造精品力作,成了推动张家界文化繁荣发展的“领头羊”。

抓发展,夯实文化根基

2015年,张家界市群众艺术馆正式更名为张家界市文化馆。“7个人,200平米办公场所,一点经费,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覃大钧坦言。

怎么办?是安于现状、停滞不前,还是与时俱进、奋起改革?

面对困难,市文化馆围绕服务旅游大局,当好张家界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的科学决策者和创新推动者,推动张家界多民族民俗文化蓬勃发展。利用节会,打响品牌,春节过赶年、十五闹元宵、二月二抬毛菩萨节、三月三山歌节、四月八牛王节、五月端午赛龙舟,六月六民俗文化节、七月七女儿会、中秋戏曲艺术节、九月守秋汇……一月一节,甚至一月数节;联合民间艺人巧思妙想,创造丰富多彩的表演样式,有原始粗犷茅古斯,神秘多变傩愿戏,腔调婉转大庸阳戏,柔美多情桑植民歌……各种民间艺人尽显其能,各种民间艺术尽相荟萃,真可谓“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另一方面,做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组织开展舞蹈、音乐、戏曲等各类传统文化、现代艺术辅导培训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3年来,以节日文化为“龙头”、乡村文化为“阵地”、社区文化为“载体”、旅游文化为“平台”,举行各类汇演活动达5000多场次,参演队伍10000多支次,参演群众10万余人次,参加活动观众上百万人次。

“社区文化日日有,广场文化周周演”。如今在张家界,居民们足不出社区,就能免费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表演、竞赛、健身、阳戏等社区文化活动,举目可观,触手可及,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家门口文化”。

带队伍,实现文化传承

前不久,张家界市文化馆举办的首届“土家族鼓”培训班开班,邀请84岁高龄的土家族民间鼓王邹启祥担任主讲师,现场传授独具传统民族特色的土家族鼓打法,50名土家族鼓爱好者表示收获满满。

近年来,张家界市文化馆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压担子”等方式,多渠道、多形态培养人才,形成储备一批、选拔一批、培养一批、使用一批的良性循环,为推动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奠定了人才基础。

一方面,培育壮大文艺工作者队伍,建立和完善民间不同艺术门类文艺队伍,先后组织民间文艺骨干成立和注册张家界老艺仁文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老船头艺术团、民间溜子队、广场舞队、曲艺团、艺苑创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民间文艺团体1500多支,吸纳文艺骨干10000余人,成为推动张家界文化繁荣发展主力军;另一方面,激活民间艺人和传承人创作积极性,推陈出新,打造本土文化名人,先后涌现出鲁絮、胡情、歌梅拉组合、扎扎朵组合等名人、名组合、他们从田间地头到央视大舞台,从“民星”到“明星”,真正把最美的音符、最美的文化,种到了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

“采取活动‘养’、交叉‘学’、企业‘保’、学校‘培’、创新‘传’、队伍‘演’等方式,使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重放光彩。”覃大钧介绍,几年来,市文化馆编写出版《张家界土家文化探秘》一书,系统介绍土家族人文山水、农耕文化、祖先歌舞、民间语文、非物遗韵、乡风民俗等内容,让张家界土家文化走到世人面前;整合馆内外文化人才,对民间狮子灯、龙灯、曲艺、花灯等进行重新编排,激活零散知名民间特色艺术传承人的创作能力,挖掘出有17大类7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课间操引入摆手舞、土家武术、土家花灯、土家打溜子、板板龙灯、白族仗鼓舞等内容,打造一校一品、一班一歌特色文化,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传承了民族记忆。

形品牌,创造文化精品

“逮哈子逮哈子逮哈子哎,快快逮哈子哎,土家缘分最长久最长久哎。逮哈子逮哈子逮哈子哎,好好逮哈子哎,土家情义最深厚最深厚哎……”在张家界市文化馆的大力支持和覃大钧馆长的倾心指导下,本土青年作家鲁絮作词、音乐人胡情作曲的创作的新土家风歌曲《逮哈子》多次唱上央视,俨然已成张家界的“歌名片”和“歌请柬”。

近年来,市文化馆围绕文化强市战略目标,突出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两个主题,通过市区县文化馆之间、民间艺人之间、特色文化项目之间的交流协作,取长补短,完善技艺,推陈出新,打造了大庸武术硬气功、桑植民歌、元宵灯会、张家界阳戏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同时,针对数百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文化馆还通过挖掘整理和改编创新,推出一大批精品力作。《阳戏新唱》《舞动张家界》《土家农耕歌》《打硪号子》《传统的印记》等50多个特色文化项目被改编为老年人爱跳、年轻人爱学、群众喜爱的原创广场舞,实现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最基层群众的“亲密接触”;此外,组织近20人的专家队伍,挖掘以拦代迎、以礼为恭、以唱为敬、以拦代送礼仪,整理出迎宾、敬酒和送客等一套完整的张家界民俗礼仪,成立张家界首支礼仪队,多次接待国内外贵宾,受到高度肯定。

从非物质文化挖掘整理到土家民俗文化推陈出新,从大型主题活动有声有色到文化活动好戏连台,从一批批优秀文艺精品的创作到一个个文化团体的壮大……在市文化馆的推动下,张家界文化活动风生水起,不仅让群众大饱眼福,更让群众登上舞台,构筑了一幅幅绚丽的文化画卷。

“山水与文化齐辉,文化与旅游融合。”如今,张家界的文化已经成为与张家界山水齐名的重要名片,成为张家界旅游新的更美的风景。(图片由向韬、张明涛提供)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