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要闻

>

正文
水清河美润民生 ——张家界市水利事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18-11-06 17:26:06  来源: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作者:黄卫 赵威   
0

水清河美润民生

——张家界市水利事业发展综述

通讯员 黄卫 赵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的方方面面,解决好水的问题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改革开放40年、建市30年来,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大规模展开,水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水利发展能力日益增加……张家界市水利事业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近五年来,全市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着力打造生态水利、民生水利、安全水利、法治水利的跨越发展,各项水利工作得到全面推进,为粮食持续增产、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江垭水库泄洪。 彭立平 摄

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张家界市地处澧水流域中上游,澧水干流在张家界市境内全长近300公里,总落差1409米,流域面积8135平方公里,共有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长度大于5公里的河流183条。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47.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535.3毫米,径流深971毫米。理论上人均拥有水资源量达5992立方米。

历经多年来的水利工程建设,张家界市取得了重大成就。截至目前,全市有各类水利工程2.16万处,已建成水库水电站264座,总库容近28.42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座,库容21.24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5座,库容5.03亿立方米;小型水库246座,库容2.15亿立方米,山塘13568口。

自2007年开始启动张家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来,累计争取项目投资1.95亿元,建成大型灌区1处,中型灌区14处,小型灌区749处,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1.277万亩。

修筑主要河流堤防236处245.3公里,其中2级堤防36.7公里,3级堤防10.5公里,4级堤防44.2公里,5级堤防29.1公里,规模以下堤防124.8公里,使市城区、武陵源城区防洪能力提高至50年一遇,慈利县、桑植县县城防洪能力提高至20年一遇。

30年来,张家界市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56余亿元,完成了21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27项,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治理工程19项,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张家界市有23个河段治理项目进入国家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总投资39345亿元,治理河长143.6千米。

张家界市水利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张家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永定区茅溪灌区官坪渡槽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现量变到质变

“以前我们村里的水不卫生,都是靠天喝水,2012年的时候镇上供水站帮我们安装了自来水,我们用得很放心,很舒心。”说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永定区后坪办事处后坪居委会、前坪村的村民们望着甘甜的自来水,个个喜笑颜开。

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张家界市把农村饮水安全列为“民生实事”工程,确定了以“集中为主,水质优先,统筹规划,重点突出”的农村饮水建设思路,坚持乡镇集镇供水工程优先、水质污染严重地区优先、严重缺水地区优先的原则,全面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并把饮水安全作为对各部门的考核目标,建立健全了区县、乡和村的农村饮水安全三级网络体系,将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落实到了区(县)、乡(镇)、村每一个责任领导、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具体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巨大成绩,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体系逐步完善,农村供水能力和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农村饮水由“解困”逐渐向“安全”转变。

慈利县老区项目界溪河流域坡改梯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到2015年底,全市共投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46698万元,解决了97.34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以来,2016年至2017年,全市共投入资金21827万元,巩固提升受益人口30.51万人,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125处,其中日供水规模千吨以上工程22处,200-1000吨76处,20-200吨单村集中供水工程1027处。目前,全市100%乡镇集镇通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63.9%达到77%,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从66.1%达到78.06%。同时,全市建有1个市级和4个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开展水质监督及监测工作。各区县成立了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统一管理辖区内集镇供水工程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并出台了工程运行、应急、维修养护等管理办法。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全市乡村随处可见,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群众较高评价。

12公里澧水河堤、木龙滩水电站守护着张家界城区。 彭立平 摄

防汛抗旱工作有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建立健全防洪减灾体系,筑牢“水利安全网”,张家界市水利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治水方略,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指引治水兴水、利国惠民道路。

全市现有山洪灾害危险区面积795.81平方公里,山洪灾害易发区72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049处,区域受威胁人口16.7万人,紧急情况下需转移安置人口达14.8万人。

零阳镇宝莲村猫儿山塘

为有效防御和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从2013年以来,张家界市投入4832.5万元建成了综合水情应用、监测预警、防洪调度、抗旱管理、防汛值班等功能为一体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指挥平台,该信息系统共建立了市级平台1个和县级平台4个,建有雨量站108个、水位站24个、雨量水位一体站44个、图像站59个、视频站11个、自动预警广播站542套。同时开展群测群防设施建设,让群众了解山洪来临时的逃生路线和避险区及其他逃生避险的相关知识。平台建成以来,全市各级防汛部门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向全市103个乡镇、4497位防汛责任人发布灾害预警预报523次、预警短信15.82万条次,向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发布广播预警1679站次,指挥组织转移群众7.28万人次,避免伤亡万余人次,为全市防汛抗灾工作赢得了先机,防灾减灾避灾效益凸现。

江河安澜,则百姓安居。市委、市政府把防汛抗灾作为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抓早、抓严、抓实,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虢正贵,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革安多次督查督办和亲自调度全市防汛抗灾工作,多次对防汛抗灾进行批示、指示,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防汛抗旱工作“五个确保”总目标,严阵以待、严防死守,确保全市平安度汛。

为此,全市各级防指积极组织开展了全覆盖式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对排查出的突出问题和隐患发放了“一单四制”交办单,并跟踪督办;全面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明确了各级防汛抗旱责任人,名单在张家界日报等媒体上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防汛、抗旱、城市防洪、山洪灾害防御、水库水电站、在建涉水工程等6大类共计1181个预案方案进行了严格编修审查;积极组建了各类防汛队伍,全面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重点落实了乡镇、村组灾情信息员及水库管护员、山洪灾害预警员等基层防汛抢险人员,成立并登记造册723支17623人;严格清查了防汛物资储备情况,积极储备防汛物资器材,目前全市已备有防汛应急泵车1台,移动泵车3台,橡皮舟34艘,冲锋舟27艘,机动船28艘,救生衣2830件,编织袋17.5万条,编织布7.6万平方米,块石2.9万方,砂石料4.16万方,排涝设备56台。

在永定区阳湖坪街道竹园塔村,随着抽水泵的轰鸣声,一股股水流顺着水泵长长的水管注入到饥渴的稻田。村民张宏升望着一股股“及时水”流进自家5亩水稻田里,激动地说:“多亏了党员抗旱服务队帮忙,我种的水稻有救了!”“只要有旱情,就有党员抗旱服务队的身影。”永定区抗旱服务队办公室主任郑良舰介绍,2017年他们先后为茅岩河镇青安坪片的学校、医院、养老院、安坪村、大湾村以及阳湖坪街道、枫香岗街道等地的居民送水1450吨,解决了偏远山区群众饮水困难问题。

为应对历年来的干旱,保证居民用水安全。近年来,通过修建涝池、水窖、引泉、兴建农田水利、人饮安全工程等,改变了一大批人畜饮水困难状况。全市共投入资金3689.12万元,完成了4个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共10个项目区)建设,大部分工程已在历年的抗旱工作中发挥效益,确保了永定区、桑植县7.87万人应急用水和2.1万亩耕地基本用水。

面对历年来涝旱交替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张家界市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的决策部署,超前部署,狠抓落实,各项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市防办多次被评为全省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一河两岸的张家界城区,美丽如画。 邵颖 摄

水土保持工作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命之本。

建市以来,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从310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比为32.5%)减少到2165平方公里(占比为22.7%)。张家界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遵循“大预防、小治理”的原则,坚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的思路,对水土流失区域开展综合治理,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合理配置工程、林草、耕作等措施,实行生态修复和封禁治理等举措,出台了《张家界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等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综合治理体系,维护和增强了区域水土保持功能。

石漠化被称作“土地癌症”,是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植被严重破坏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生产能力衰退,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石漠化的土地由于缺水、缺土、植被稀薄,给当地群众的生活亮起了红灯。桑植县利福塔镇历年来都是全市土地石漠化治理的重点区域之一。自2010年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和封山育林工以来,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强了水土保持能力和防洪抗灾能力,提高了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加快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30年来,全市共争取水土保持中央项目资金1.1亿元,先后实施了永定区教字垭三龙等47条小流域、桑植县利福塔等26处石漠化工程,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探索出了“治理一条流域,修复一片生态,培育一种产业,拉动一线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防治路子,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5平方公里,其中治理石漠化面积210平方公里;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拓宽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渠道,大力发展民营水保;30年来共引进民间资本2600万元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建立了省级慈利县零溪大水泉水保科技示范园,正在着力创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先后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平方公里;通过生态修复、封禁治理等措施,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平方公里,树立了张家界市山区水保治理的典型。

武陵源区索溪河治理工程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近年来,张家界市积极推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年度自查,接受了省人民政府对市人民政府水资源管理的考核工作,等级为良好,全省排名逐年提升;先后制定出台了《张家界市关于实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责任制的规定》、《张家界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张家界市水功能区划》、《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张家界市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完善了张家界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组织开展了对各区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在目标完成方面,张家界市全面完成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年度控制目标。一是用水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市2017年用水总量为5.04亿立方米,比省政府考核指标5.56亿立方米低0.52亿立方米。二是用水效益目标得到了实现。全市2017年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61立方米/万元,比省政府考核指标75立方米/万元低了14立方米/万元;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了0.5361,比省政府考核指标0.536高0.0001。三是水功能区水质严格控制。全市2017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比省政府考核指标95%高了5%,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目标超前实现。与2016年度相比,用水总量有所下降,用水效率显著提升,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全面完成。

在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方面,张家界市各项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加快推进。用水总量控制不断加强,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实施,取水许可清理规范工作深入推进,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工作有序推进,城镇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率稳步提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保护成效明显;水价改革初显成效,实现了城镇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全覆盖,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不断健全,管理责任制全面落实。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站在新的起点,张家界市水利部门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围绕可持续发展水利这一主线,逐步建立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水利事业的发展,为澧水大地绘就出一幅“江河安澜、供水安全、河湖健康、山川秀美、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好画面。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由市水利局提供)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