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要闻

>

正文
湖南日报丨张家界以旅游扶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8-09-10 11:56:0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宁奎   
0

美丽嬗变

——张家界以旅游扶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纪实

文/宁 奎

今年夏秋,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马头溪村的贫困户全庆根,整整乐呵了三个月,借着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利用自家吊脚楼开的农家乐,喜迎海内外游客,收入总计超过5万元。看着银行卡上不断增长的存款,全庆根知道一家脱贫指日可待。

在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依靠旅游脱贫致富的事例比比皆是。

张家界作为湖南的最美名片,拥有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首批世界自然遗产、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区、世界“张家界地貌”命名地、国家森林城市7块“金字招牌”。

“一手抓旅游,一手抓脱贫。”张家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虢正贵表示,张家界大力实施 “对标提质、旅游强市” 战略,打造“三星拱月”全域旅游格局,增强旅游带动功能,走出了一条具有张家界特色的旅游扶贫新路子。

张家界——我的城市我的家。董兵 摄

聚焦靶心,美丽山水结出扶贫果

毫无利用价值、杂草乱生的怪石坡,却带来了一拨拨游客。慈利县苗市镇黄花溪村的村民们发现,小卖部生意好了,家里的农产品能卖钱了,熬一桶凉茶支个摊点就能赚钱……

依靠洪家关旅游区,桑植县刘家坪乡新阳村则依托红色旅游,引进资本,办起了禾佳生态农业产业园,成为经典户外线路的一个重要节点。游客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这是外界对张家界的美誉。这里拥有景区景点300多个,其中有19个国家等级景区。但同时,这片美丽的土地也是深度贫困区。到2014年底,全市共有416个贫困村,贫困人口249158人,占总人口的14.8%。

乖幺妹土家织锦带动106名贫困户脱贫致富。图为其武陵源区生产基地。 向韬 摄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引擎?

早在2013年,张家界就将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作为深入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的重要工作来抓,并设置专门机构,由此,旅游扶贫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2015年,239个贫困村被列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基础情况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的67%。

近两年,张家界先后实施“1656”行动计划和“11567”总体工作思路,以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为目标,强化旅游核心产品和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旅游扶贫。当前,张家界正全力建设10个旅游商品特色村,发展30个特色种养村和30个旅游特色村,建设15个旅游风情镇、100个乡村旅游服务产品、100个乡村旅游服务基地。

禾田居山谷的集装箱客栈与帐篷露营基地。(慈利县委宣传部供图)

旅游扶贫,让美丽山水长出了致富果——2017年,张家界旅游业增加值为312.4亿元,占全市GDP的55%;帮扶脱贫48754人,其中旅游扶贫脱贫21505人,帮扶脱贫贡献率为44.11%;农民可支配旅游收入340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总收入的43%。2016年,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武陵源区,在全省率先整体脱贫,慈利县被确立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

吊脚楼前,为游客表演完毕后的土家村民,看到家乡变化喜笑颜开。张明涛 摄

创新模式,“四轮驱动”闯出致富路

绝版山水,风情如画。

在这里,青山湖泊、梯田瀑布遍布乡野,步步是景;在这里,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特色鲜明,处处含韵。

然而,风景无法直接变为“钱景”,旅游扶贫的路径、方法都需要不断探索。如何让“开门见景”的偏远乡民,拥有一条具有张家界特色的旅游脱贫致富路线?

张家界凭借摸索多年的成功经验,给出了最佳答案——“四轮驱动”,即旅游线路扶贫、旅游景区扶贫、旅游商品扶贫、旅游就业扶贫四条路径;“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旅游风情镇+配套产业+乡村旅游+农户”、“基地+农旅文旅产品+农户+旅游购物+综合培训”等十大旅游扶贫模式。

慈利县三合镇万亩茶叶飘香。(张家界市摄影家协会供图)

——旅游景区扶贫,即通过景区强大的带动功能,把周边村落作为景区休闲、观光和民宿文化体验承接区。大峡谷景区带动新增民宿21家,直接或间接解决1216人就业,拉动当地农民2100人返乡创业;西线旅游景区横跨10多个乡镇,50多个贫困村,带动1万余人脱贫致富;《天门狐仙》聘用当地群众演员530人,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

——旅游线路扶贫,即通过串联相邻或者类似的乡村旅游景点,多方面带动线路沿线贫困村落的经济发展。目前,张家界推出了12条户外旅游扶贫精品线路和12条跨省市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这些线路共同串联起全市100多个村,解决了10万个就业岗位,帮助1万多人脱贫致富,野溪铺、石堰坪、双坪等一批旅游村落迅速崛起。

苦竹寨码头 张林海 摄

——旅游商品扶贫,即以游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全域旅游产品,增强造血功能。张家界通过推进“张家界礼物”品牌建设,娃娃鱼、茅岩莓、砂石画、土家织锦等工艺品牌声名鹊起。近年来,全市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18%左右,约80亿元,受益的贫困人口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旅游就业扶贫,即对贫困户进行针对性培训,在景区及相关配套产业中给予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增收。2017年,张家界市旅游扶贫就业人员达22万人,占全市总就业的27%。同时,全市每年还新增旅游扶贫就业岗位1万个。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从田间地头走进景区、酒店,换成了服务员、讲解员、保安员等“新身份”。

旅游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百姓就业。图为《天门狐仙》演出现场。 覃文乐 摄

多点发力,旅游融合奔向小康路

旅游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百业兴。

张家界以“旅游+文化”促进文旅共进,“旅游+农业”促进农旅一体,以“旅游+城镇”促进产城融合,以“旅游+服务业”促进三产优化,以业态的多样化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产业链条全域化,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于是,永定区一批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民居华丽转身,“六朵金花”等农旅品牌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武陵源区启动“三乡十村”发展计划,打造出“五号山谷”“回家的孩子”“水木潇湘”等一批深受市场青睐的精品民宿;慈利县利用节庆赛事,积极承办世界旅游形象小姐大赛、开展五雷山“三月三”传统庙会、“南山桃花节”等活动,为全县旅游聚拢大量人气;桑植县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推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指挥部旧址、罗峪整编指挥部旧址、刀劈盐局旧址、云头山战争旧址等众多革命遗址。

农民正在为大棚蔬菜授粉。向韬 摄

“旅游+”,加出了精准扶贫新动能,更加出了脱贫攻坚的信心。

“流转土地收租金、上班打工拿薪金,公司盈利有分红奖金。”在位于永定区茅岩河镇的茅岩莓基地,村民朱金云高兴地说,去年,自己“三金”收入超过4万元,一举脱贫。

依靠旅游市场,张家界茅岩莓公司推广种植茅岩莓7000多亩,带动50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10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

山沟沟变成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老宅子变成城里人稀罕的好地方,农家饭变成人们津津乐道的“新口味”……这些变化,让贫困群众看到潜力、看到希望,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激情,增强了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

“旅游”做加法,“贫困”做减法。未来的张家界将围绕构建富有特色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0年,实现游客接待总量1亿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1000亿元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