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要闻

>

正文
陈士伯、王尚质等:以身赴国难
发布时间:2018-07-31 11:11:12  来源:掌上张家界     
0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大批张家界籍热血青年,以身许国、勇赴国难,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凯歌。陈士伯、王尚质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陈士伯,又名才彦,1906年出生于桑植县空壳树陈家坪村。1926年,不安心于田野的陈士伯,怀驰骋疆场之志,别妻离子,考入国民革命军总指挥部军官教导队。毕业后分配到六十二师三六八团二营当列兵。因作战勇敢,不几年,升任连长。1937年任二营营长。

  1938年初,陈士伯率部随六十二师奉调浙江抗日,组成浙江游击纵队,驻防海宁县硖石地区马桥、湖塘、石路等乡。这里是日军实现“三光”政策的重要据点。一次,日军洗劫该地区荷叶村,全村108户人家,日军焚烧104户575间房屋,杀害无辜同胞44人。陈士伯目睹惨景,誓死杀敌雪恨。

  同年7月,陈士伯率部袭击一个排的日军,大获全胜。7月27日,陈士伯率部迎击沿海塘、丁桥一线“扫荡”的日军。激战四五个小时,全营官兵和留守队合力苦战,“敌伤亡甚众”“使敌逃回巢穴”,为兄弟部队增援赢得时间。

  8月21日,日军集中千余兵力,妄图吃掉三六八团一营、二营。陈士伯率部于马桥一带,以300士兵与1000余敌激战。战斗从当晚一直持续到次日下午2时,日军两次从水路增援,均未得逞。陈士伯身先士卒,号令全营“保卫国土,报仇雪恨,与阵地共存亡!”他在观察敌情、指挥战斗中,被子弹击中腹部。陈士伯左手捂住伤口,右手持枪继续杀敌,直至肠子淌出腹部,倒在血泊中,以身殉国。

  抗战胜利后,海宁县人民政府在马桥镇建造“陈士伯纪念堂”,堂前高悬“天地正气”匾额,正中挂烈士遗像。并将马桥乡更名为“士伯乡”,永志纪念。

  在抗日战场上,还有许多张家界籍将士前仆后继,忠勇报国,血洒沙场,尸骨在异乡长埋。

  大庸(今永定区)籍少校营长张国勋,在长城要塞南天门与日寇激战时,右臂被炸断,强忍剧痛指挥冲锋,不幸饮弹殒命。在八路军开辟的晋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有2000多名张家界籍八路军战士,在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日,流血牺牲。永定籍八路军连长胡照荣,转战12省,负伤14次。

  1937年8月底,桑植县瑞塔铺人彭济文,随八路军一二О师开赴抗日前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被任命为连长、营长、总队长、团长等职,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多次负伤,是抗日战场的有名战将。

  桑植县人王尚质,毕业于黄浦军校第四期,1937年秋随国民党军陆军一二八师参加淞沪会战。11月9日至15日,在守卫嘉善国防工事中曾喋血苦战七昼夜,左臂被打断,成为独臂英雄。1941年,日军进犯滇西,王出任滇缅铁路督办公署专员,成功地为抗日战争保存了大批物资。

  桑植县南岔人陈有维,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和南京航空学校,任国民党军空军分队领机。1937年8月参加淞沪会战,击沉日军舰队主力“出云舰”,荣获“飞将军”“民族英雄”称号。参加南京保卫战,给日机以有力打击,在其座机中弹、他足部、头部负伤的情况下,以坚强毅力架机安全返航。

  此外,还有张家界籍谷若虚、陈岳生、张胜煌等将士,抗战爆发后,或投笔从戎、或毅然从军,分别参加湘桂会战、常德保卫战和远征军赴印度、缅甸与日军作战,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