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要闻

>

正文
楚德新——用音乐将张家界告诉世界
发布时间:2018-05-28 09:49:03  来源: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作者:邓道理   
0

  文/邓道理

  大地有界,音乐无疆。他为家乡创作的第一首旅游歌曲《美丽的张家界》已经30多年了,至今仍被世人传唱;他早已过了古稀之年,却依旧潜心研究本土民间音乐……今年夏日一个湿漉漉的清晨,循着悠扬舒缓的嗡嗡琴声,笔者拜访了我市著名音乐家、原张家界市群众艺术馆楚德新老师,同他一起重温用音乐将张家界告诉世界的激情岁月。

  


  满脸快乐的楚德新老人

  


  楚德新(左)表演吹奏咚咚喹

  


  2009年,楚德新(右一)及其团队出访英国与谭盾(后排中)合影

  山水曲“唱响”中央台

  楚德新,1943年出生在永定区官黎坪的一个土家农民家庭,1963年中师毕业。他虽没有读过名牌大学,也不是音乐科班出身,但一生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且在业界取得突出成绩,成为张家界“有特殊贡献的拔尖人才”、“德艺双馨”的民族音乐家和《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首批入选者,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我能取得今天的一些成绩,首先要感谢我的父亲,他是我走上音乐之路的启蒙老师。”楚德新老人回忆起那些童年往事,仍然历历在目。原来他的父亲是一位民间鼓师,吹打弹唱样样在行。受大人的潜移默化,楚德新从小就爱上了音乐,7岁开始师从父亲学打溜子、吹咚咚喹、扯大筒。小时候家庭条件差买不起专业乐器,楚德新就锯晾衣杆当琴筒、拨棕丝当马尾、拧麻绳当琴弦,自己制作“山寨”版大筒。白天上完学、放完牛、砍完柴,他晚上就在肚皮上练习打击乐,背锣鼓牌子到深夜……由于他的聪颖和好学,很快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小乐手。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楚德新1960年考上永顺师范后的三年时间,先后担任学校文艺部长、学习部长、宣传部长,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乐器、乐队和文艺工作,业余时间开始主攻音乐作曲。走上社会后,他先后被安排到县专业剧团、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从事自己最喜爱的音乐工作,有幸在省会长沙的作曲培训班结识了贾古、白诚仁、刘振球、石夫、聂春吾等老一辈著名文艺家,并成为良师益友。如鱼得水的楚德新,由此开始用美妙的音符和动听的旋律谱写自己传奇的音乐人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0年的一个清晨,东方正红,一夜未眠的楚德新根据舞蹈作曲的处女作《南方怒火》舞曲终于问世。1978年,楚德新作曲的傩戏《迎新娘》(陈生祥 词)一举获得湖南省群文系统文艺汇演一等奖,被湖南省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最难忘最自豪的是1985年,楚德新作曲的歌曲《美丽的张家界》(何玉壁 词)发表在全国《广播歌选》第三期,并成功选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栏目播出。这首歌曲是楚德新为家乡美丽山水精心创作的首件音乐作品,也是张家界旅游开发后诞生的最早宣传作品。经过中央电台的“一鸣惊人”,《美丽的张家界》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为张家界早期对外宣传做出了积极贡献。

  


  谭盾访问张家界时,与楚德新在一起

  


  楚德新表演打溜子

  


  楚德新(右二)在2009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期间,与国际友人在一起

  民族歌律动“森保节”

  “7个数字可以创作100首歌,100首歌都不是一个样子。”楚德新在音乐创作中初获成功后,深切感受到音符带给人间的美好和神奇。他创作音乐的灵感,多半源于对身边生活的感悟;而他音乐创作的高峰,则是张家界旅游建市后的十多年时间。

  楚德新介绍,张家界建市后,他在市群众艺术馆担任馆长,新的岗位赋予了他更崇高的历史使命,新的舞台给了他更广阔的音乐创作舞台。于是,他白天跋山涉水、串乡走寨与民间艺人打成一片,搜集挖掘整理民族音乐;他晚上独居一屋、挑灯夜战拼命吸收民间音乐的精华,谱写出一首首富有土家民族特色的歌曲。

  “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楚德新在现实生活中乐观豁达、和蔼可亲,平时十分注重原始素材的积累。邻居家的鸡婆生蛋时,他会带着录音机三番五次去现场观察场景;走在池塘边,他会仔细观看青蛙跳水的动作;漫步溪沟边,他会留意鱼群穿梭的画面;穿行在大山里,他会聆听各种鸟儿婉转的叫声……正是因为这样痴于生活、忠于民间,楚德新音乐创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据统计,楚德新作曲的上千首音乐作品中,20世纪90年代作品占了一半以上,其中不少优秀作品入选《张家界风光金曲》,获得过国家、省、市大奖。1991年,他作曲的歌曲《土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爽快》(胡家胜 词)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建党70周年征歌创作奖;1993年,他作曲的歌曲《土家歌唱共产党》(周志家 词)获得文化部群星奖“优秀作品奖”;1997年,他创作的《土家儿童迎客歌》获得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奖赛作品三等奖,并入选湖南小学音乐教材;1999年,他创作的歌曲《茅岩河号子》(覃儿健 词)获全国首届旅游歌曲大赛银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至1997年间,楚德新连续五届担任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开幕式的音乐总监,期间创作、导演的《啊•武陵源》《摆手舞》《苗鼓舞》《白族仗鼓舞》《迎宾舞》等民族歌舞登上舞台后,便深受海内外嘉宾的青睐。“森保节”现已成为中国知名品牌节会,而楚德新则用独特的民族音乐方式告诉世界,张家界不仅拥有世界罕见的山水风光,更拥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楚德新(前右二)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表演打溜子

  


  楚德新和他的音乐世家

  


  楚德新(后排左三)在首届张家界国际森保节中留影

  “土”音乐登上“洋”舞台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楚德新这位大山里走出来的土家族音乐专家,不仅传承了祖先留下来的打溜子、围鼓、傩戏、阳戏等民族音乐,还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创新,加深了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使作品得到了更好的发扬光大,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楚德新因患有脊髓空洞症做个多次手术而提前退休后,仍然念念不忘他热爱的音乐事业。为了弘扬土家族打溜子等民族音乐文化,他发起兴建了张家界民间打击乐团,培训和辅导了金德安、金德胜、赵绪鑫、代光辉、向立星、黄金明等一大批全市民间剧团的打击乐乐手。1999年年底,美籍华人、世界著名作曲家谭盾在张家界采风时,对张家界打溜子民间音乐情有独钟,经过三番五次的考察后,诚邀楚德新及其团队出国参加艺术演出。

  2000年9月,应谭盾邀请,楚德新带领张家界民间打击乐团首次跨出国门,赴英国伦敦《水火交融》国际文化艺术节进行演出。期间,楚德新及其团队先后表演了打溜子《鸡婆生蛋》《八哥洗澡》、围鼓《老虎磨牙》、傩戏《打鬼》、吹木叶等8个民族音乐节目,足足表演了一个小时。由于他们的表演极具民族性,特别是打溜子环节最为精彩,充分利用锣钹声响的力度和速度变化,向观众展现了栩栩如生的美丽情景,因此先后赢得了台下多次经久不息的掌声。此次出访,楚德新还参加了谭盾国际打击乐讲习班,并与美国打击乐专家大卫同台“比武”,结果是楚德新的打溜子得到了台下150名西方音乐专家集体点赞,连采访他的英国BBC记者也伸出大拇指连声叫好。2001年5月4日,谭盾回访张家界时,题词称赞“楚德新大师的土家溜子打出了风、水、火的韵,唱出了天、地、人的情。”

  “土音乐登上了洋舞台,这是张家界的骄傲。”楚德新回忆起第一次出国演出的经历,至今仍然心生豪迈。而自此次成功出访后至今,楚德新又先后和自己的伙伴们多次赴荷兰、韩国、法国展演张家界民族音乐,用民族文化提升了张家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楚德新潜心研究本土民间音乐

  


  楚德新称,音乐让他快乐一辈子

  


  楚德新培养音乐新人

  


  楚德新与三名小音乐人合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不息,音乐不止。已过古稀之年的楚德新如今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完全可以过着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日子,可是他没有。献身家乡音乐事业近半个世纪的他依然在发掘民族音乐、创作民族歌曲、培养音乐人才、繁荣音乐文化的道路上忙碌着、奔跑着、快乐着……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