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要闻

>

正文
奉献红色一万天
发布时间:2017-11-19 11:49:57  来源:时刻桑植  作者:余晓华 余苗子   
0

  奉献红色一万天

  ——记桑植县洪家关光荣院院长贺晓英

  文/余晓华 余苗子

  


  千载难逢,亿人向往。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革命老区桑植县2万多名共产党员推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桑植县光荣院院长贺晓英被大家选入最后一轮。党组织征求她的意见,她却平静地说:“我年纪大了,还是让更年轻的同志担任党代表吧!”

  她的回答出人预料之外,却在意料之中。

  这么难得,这么光荣,这么神圣的机会被贺晓英这么轻地推掉了。

  何止是这一次!

  三十一年,一万多天,一辈子,贺晓英这个普通党员,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默默奉献,加强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增添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

  中国共产党就是依靠这些平凡、质朴、坚韧、忠诚的共产党员的坚守,使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人们说:她,奉献红色一万天。

  更有人说:她,奉献红色到永远。

  镙丝人生,忠诚坚守。党把她放在哪里,她就像镙丝一样忠诚坚守。她工作31年,31个春节在光荣院陪老人团年。她没有在自己家里团一次年。

  10月的早晨,秋阳是暖和的,阳光下几位老人坐在院子里,贺晓英正在给一位老人梳头。

  采访就这样开始。

  


  贺晓英于1961年7月26日出生在洪家关。1986年3月进光荣院工作,1994年为集体工,1995年转为合同工。她在这里整整工作了31个年头,现在已经退休了。没有合适的人接班,老人离不开她,她继续为老人服务。

  桑植县是革命老区,是贺龙元帅诞生的地方,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的地方。大革命时期,贺龙跟着共产党,与敌人在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苦斗了八年。全县仅十万人口,有二万多人参加红军,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有一万多人。

  革命胜利了,先烈的遗霜、亲属,需要人照顾。1957年,洪家关光荣院就成立了。

  贺晓英在光荣院先是服务员,后是院长。全院最多36个老人,最少25个老人。院长服务员共3人,院长也是服务员。

  贺晓英认为:国家就是一台机器,党员就是一个镙丝,党把自己放在哪里,就要像镙丝一样拧得紧紧的,不偷懒、不挪位,保证机器转动。她的两个孩子,大的女儿韦倩3岁,小的儿子韦尧只有8个月,就离开了母亲,在20多里路外的县城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丈夫韦绍平和她结婚3年后,患脊椎管畸形压迫神经症,半身瘫痪,坐了30年轮椅,也是全靠父亲母亲照顾。

  她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心思都放在照顾老人的身上。她工作31年,31个春节,在光荣院陪老人团年。她没有在自己家里团一次年。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过年过节的时候,越要防老人孤独,转移他们思念亲人之情。千方百计给他们做最好的吃的,千方百计给他们找快乐幸福的事。

  精准尽孝,震古铄今。她是院长,是服务员,是闺女。她为老人洗衣做饭,端茶熬药,接尿抠屎,托垫肛门。女儿能做到的和女儿做不到的她都做了。

  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见到的是久病床前有好闺女。在这里工作,她是院长,是服务员,经费不够,要自己想办法。耕地、种菜、喂猪、喂鸡。老人年纪大了,给他人洗衣、做饭,梳头、洗澡、洗脚、剪指甲;老人们身体和生活食好不一样,要分别给他们种菜、做饭,有的要吃干,有的要吃稀。一家人都不好伺候,更何况几十个老人,难!再难也要让他们满意。

  伺候病人难,伺候植物病人和中风的病人难上加难!

  复原军人家属刘金香成了植物人,3年时间,洗衣、洗澡、喂饭、守夜,一天最多洗4个澡,你刚转身她的屎又拉在了床上,只好又换衣,换被子,洗澡;在同一时间,还有中风的陈峻帒,屎尿自己不能控制,只好帮他穿上大人尿不湿。一天换几次,洗几次。这两个人,几乎在同时,都是伺候3年!

  中国的历史上,孝顺的楷摸有《梦中哭笋》、《王祥卧冰》。这是儿子、女儿孝顺妈妈。

  我们的主人翁贺晓英伺候烈属韦运泉,遇到了更大的难题,先是便秘,拉不出屎来,痛苦难当。有时使劲拉,疼得全身冒汗,就是一丁点儿也拉不出。贺晓英就用手指头抠,常常前面的抠通了,后面的稀屎就喷了出来,往往溅得一脸一身,臭得呕吐不止!

  病是不断变化的。韦运泉后来患上了脱肛,又痛又苦又无脸见人。贺晓英访遍了中医,采来牡丹花叶,用手托着肛门,涂上药,慢慢帮助复位。韦运泉用被子死死蒙着全身哭。贺晓英轻言细语劝:“伯伯,你就当我是你的女儿,女儿给父亲治病,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应该的。”就这样一回又一回精心治疗,韦运泉的病恢复得很好。

  生离死别,分担痛苦。她负责的光荣院先后进124名老人。漫漫长夜,生死相守。她陪91位老说最后一句话,亲手为他们洗最后一次脸,亲手穿最后一次衣。

  人最困难的事不是在生命精力旺盛的时候遇到困难和挫折,而是在生命的尽头面临的痛苦和孤独。

  余秀英是红色赤卫队队员贺仕竹的爱人。她曾经无限欢乐过。丈夫贺仕竹举红旗,持连枪,斗地主,闹翻身,求解放。丈夫走了,她思念无限,得了忧郁症,和任何人不讲话,心里难受,一拳一拳垂打自己的胸口。贺晓英怕她寻死,就整天形影不离地陪她。劝她吃饭,陪她说话,陪她睡觉。这一陪,就是40多天。余秀英走上天堂的日子,已满95岁。

  贺锦斋是贺龙的左右手,贺龙的堂弟。南昌起义时是二十军第一师师长,是他带领部下浴血奋战,把血染的红旗插上了南昌江西大酒店鼓楼的城头,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他被称为上马将军、下马诗人。南昌起义后,他转辗到湖北藕池,率先扩大发展红军200多人,跟随贺龙回到桑植,举行湖南四大起义的桑植起义。

  1928年,贺锦斋写出民歌《马桑树儿打灯台》,是中国最早的革命民歌,是后来《十五的月亮》的姊妹歌。当时,贺锦斋第一个便教给夫人戴桂香唱。他们约定打完了仗,革命胜利了,就一起好好地过日子。

  马桑树儿打灯台

  写封书信与姐带

  郎去当兵姐在家

  我三五两年不得来

  你个儿移花儿别处栽

  马桑树儿打灯台

  写封书信与郎带

  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

  你两年不来我慢慢挨

  钥匙不到锁不开

  贺锦斋牺牲了。戴桂香留在洪家关光荣院,整天回忆丈夫。贺晓英就陪戴桂香收藏马桑叶,轻唱《马桑树儿打灯台》的歌曲,渡过最艰难的时光。

  贺锦斋和戴桂香结婚三年,在一起的日子不到一个月。戴桂香唱着《马桑树儿打灯台》的歌曲,等丈夫打完仗后回来,一直等呀等,等了68年。直到1995年4月,戴桂香95岁。贺晓英拉着戴桂香的手,轻唱着《马桑树儿打灯台》的歌。4天4夜,戴桂香乘着歌声和梦想与丈夫相约相见,安祥地闭上眼睛……

  


  贺晓英就这样挨着伴着陪着91位老人,说人生最后一句话,亲手给他们说最后一次脸,亲手穿最后一次衣……

  荣誉面前推让,痛苦时候分担,生死离别时守护。这就是贺晓英,这就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红色基因,赓续血骨。她从天生质丽的校花,到不可逆转的老太婆,一辈子,一万二千多天的坚守密码,只有四个字:奉献红色。

  我们看到前面的故事,千万别误会,别猜想。贺晓英去光荣院,是不是因为长相不自信,是不是条件差,找不到关系,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想跳出农门。

  错!大错特错!

  贺晓英是红三代。她的父亲是桑植县第一任民政局长,婆家公公是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副局长。自治州民政局局长多次要给贺晓英安排其他更好的工作。

  贺晓英读初中高中的时候,是贺龙中学的校花。学习成绩优秀,又是学校田径、跳远、篮球尖子队员。她骄健的身体和长相别说有多好。在运动场上,她到哪儿,全场的目光就在哪儿,掌声就在哪儿!

  校花的回忆让她的同学至今怎么都抹不去!

  贺晓英崇拜族房的贺龙元帅爷爷,也崇拜自己跟着贺龙打天下牺牲的亲生爷爷贺学锐连长。她自己没有机会亲自参加那场伟大的红色的、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革命。她崇拜为那场斗争而牺牲的先烈,他们的亲属,他们的遗霜。为他们服务,就是算自己赓续了那场革命的斗争,做了些应该做的事。

  一切女儿能做的事她做到了。

  一切女儿不能做的事她也做了。

  一切女人不能吃的苦,她都咽了下去!

  父亲贺兴家是走路时摔死的,她附在父亲身上放声痛哭:“爸爸,我没照顾到您,我唯一是听了你的话,照顾好了那些为革命牺牲的军属、烈属的亲人。”

  贺龙元帅的儿子海军副司令贺鹏飞回家,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将军回家,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晓明、贺黎明回家,都会来到光荣院,看望革命老人,都会握着贺晓英的手,紧紧地紧紧地握着,什么也不要说,什么也不用说。只有打转在眼圈的泪水和信任的目光!

  贺晓英一辈子,三十一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她的青春,她的梦想奉献给了壮丽的红色!

  贺晓英是我党一位平凡、普通的党员。她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为自己的梦想、为党的事业不息地奋斗。正是因为我们党有无数名这样平凡、普通的党员不忘初心,为党的事业誓死奋斗,我们伟大的党才走出一次又一次的绝境,创造一次又一次的世界传奇,中华民族才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贺晓英退休了。

  老人离不开她,她离不开红色。

  贺晓英注定坚持一个人长征!

  贺晓英注定奉献红色到永远!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