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要闻

>

正文
为困难群众建设美好家园
发布时间:2017-02-23 15:48:11  来源:华声在线张家界站  作者:朱晋良 朱剑芳   
0

——慈利县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纪实

零阳镇墨砚集中安置点(21户--51人)-.jpg

建成后的民居——环境宜人、质量过硬、致富可期

华声在线2月23日讯(通讯员 朱晋良 朱剑芳)慈利县是国家级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规模为14390人。2016年,全县实际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规模975户,3454人。全县建设集中安置点40个,安置796户,2796人;分散安置179户,658人。


易地扶贫搬迁时间紧、任务重,为做到有的放矢、高效推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先后召开3次常委会专题研究、县政府先后召开11次工作推进会,牢牢抓住五大关键点,实现预期效果。


摸准“搬迁对象”,彻底弄清“哪些该搬、哪些不需搬”的问题


由于各地贫困状况不一,以及人口流动、自然消亡等原因,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存需要动态管理。该县对全县2016年度拟搬迁的贫困户家庭成员的贫困人口和非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及其家庭成员人口情况进行逐一调查摸底,做好审核认定,真正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难户受惠到党的好政策。


一抓底册审核。该县采取召开乡村干部会、村民大会、走访农户、公告公示等多种方式,对全县2016年度建档立卡贫困户975户、3454人进行逐一调查摸底,重新审核认定,以保证搬迁对象信息精准。


二抓宣传攻势。为了激发搬迁对象的意愿,该县采取广泛宣传易地扶贫搬迁的意义、目的和设想,并重点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进行解读,力求讲深讲透,帮助群众算经济账、算长远账。同时,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慈利电视、扶贫简报、扶贫宣传栏、手机短信等各种媒体平台,对建设方式、补助政策、贷款资金来源等相关政策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宣传。


三抓思想动员。该县调动乡村干部入户做政策解读,逐步消除了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情结和安置地原住居民的“排外”思想,充分调动了迁出、迁入区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解决了“搬得出、留得下”的问题。截止目前,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因易地搬迁而引起群众上访的事例,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选准“搬迁模式”,真正了解“哪些愿搬、哪些不愿搬” 的问题


有的群众喜欢自己的“老窝”,虽然穷,但在感情上割舍不了老地方舍不得离开;有的虽然交通不便、水电路条件差,但老年人认为空气好、适合养老。有的虽然希望搬迁,但对新址不了解,担心新环境自己不满意,存犹豫徘徊心理。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做大师的调查解释工作。


一是重视调查研究,注重因人施策。该县在正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前,注重因地制宜、着眼长远,按照“小集中、大分散、不占田”的原则,对各乡镇可供安置区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综合考虑了搬迁农户迁入新居住地的适应程度,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搬迁安置建房、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规划,使搬迁规划既符合安置地的承载能力,又符合搬迁群众的习惯和愿意。


二是科学编制规划,多种“套餐”搬迁。对易地搬迁安置该县坚决不搞统一模式,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主要采用了 “山上搬山下”、“山上搬路边”的“有土安置”方式和依托小城镇发展、县城新区建设、县工业集中区扩张、大峡谷旅游经济区开发等区域经济板块的“无土安置”方式,力争“保基本、稳得住、能致富”的理想目标得以实现。江垭镇的集中安置点和“阳光院”建设选址为万石坪村杜家乪组,就是因为该安置点离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只有1000米,可以借大峡谷风景区的强力辐射,开展旅游扶贫,安置区建成后,再在附近建一个生态风情公园,让新区建设与乡村旅游相得益彰。


整合搬迁资源,切实区分“哪些方式合适,哪些方式不合适” 的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人的需求和生活意愿不一样,搬迁的方式也要求不一:有的愿意集中住,有的愿意分散住,有的愿意住热闹地方,有的愿意住僻静的地方;有的愿意自己出些资金把房子建好点,有的要求低,有个新居就可以。搬迁方式只有因人而异,多套方案针对性实施才能让群众满意,项目得以推进。


一是整合涉农资金,集中财力抓搬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的实施意见》,该县把148个贫困村作为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重点投向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五个一批”要求,把省里要求整合的19大类涉农专项资金列入统筹整合范围,相对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到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中来,共同打好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简化审批程序集中力量抓项目。


二是简化审批程序,集中力量抓项目。在项目审批方面。该县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视同灾后重建工程一样对待,坚持“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原则,采取先开工、再补办手续,边开工、边补办手续方式。办理手续过程中,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量走简易程序,和备案制审批。此外,该县政务服务中心,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合署办公,为乡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办理工程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如40个集中安置点的现场测量、规划设计等工作,就调动了全县所有涉及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仅10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了施工图设计。


三是明确项目主体,多途融资补缺口。该县今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需投资2.07亿元,存在1.1亿元的资金缺口。为解决资金投入矛盾,通过精心包装项目,县经投公司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融资贷款的主体,全力争取到国家开放银行、农发行在建设基金、债券、政策性中长期贷款等方面的支持,7月初就已完成易地扶贫项目上报审批手续并落实到位贷款6亿元,为超额完成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培育后续产业,务实解决“哪里能发展,怎样去发展” 的问题


由于各个迁入地的居住条件不一,居住地的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生态条件差异很大,需要综合评估。“新迁入地是否有利于搬迁户更好的生活与发展,搬迁对象是否愿意”是综合评估的根本原则,这就要各乡镇(村)在选址中还要有多个备选方案,要有解决迁入户生活配套设施及引导他们发展致富的配套规划。


一是利用众创空间带动创业。今年,该县以“慈利众创空间”为基地,以200个创客公司为载体,瞄准全县4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积极发展产业、增加就业、鼓励创业,着力提升易地搬迁后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在县政府的推动下,目前已有958个创业主体与易地搬迁对象签订了协议,带动就业1560人。


二是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该县在易地搬迁安置点所在的村,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努力将易地搬迁土地进行整合入股,参与企业经营分红,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收入。由中国人民大学“润泽德乐”模式课题组在该县龙潭河镇原细毛村,牵头注册了“张家界龙华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开辟生态有机茶叶园230亩,使搬迁群众充分感受到了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在南山坪等乡镇打造了15条精品户外休闲旅游线路,很多搬迁群众正瞄准这一新兴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农家乐”服务业。


创新工作方法,科学化解“既不违法违纪,又快速推进扶贫搬迁” 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央专项资金和地方融资共同推进的民生工程,也是扶贫攻坚的重点项目,既要做到专款专用、按程序办事、完善各种项目建设手续,又要快速推进工程建设、抢抓机遇去融资、不误工期,还要加强监督检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等等。是一项棘手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考研着一个地方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一是创新方法,盘活土地利用。今年该县易地扶贫搬迁需要征用土地450亩,由于国家没有土地补偿资金,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造成易地搬迁安置过程中的土地调整难度较加大。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用地难题,该县及时研究并制定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有关土地调整与管理的配套措施,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多方挖掘土地调整潜力,主要通过改造开垦非耕地、置换安置用地、利用集体预留土地、调整闲置土地、亲友协调转包土地、补偿流转安置用地、利用原有承包地等7条途径来进行协调和给予扶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项目用地要素的瓶颈制约。


二是创新制度,推进项目建设。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顺利实施,县、乡均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机构,建立了县级领导督导制度、部门联系会议制度、乡镇包点责任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今年来,县政府已召开了8次专题推进会,并对2个乡镇和1个县直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约谈问责。同时,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格局,在乡镇设立了易地扶贫搬迁作战室,悬挂了易地扶贫搬迁作战图,分别标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路线图和主攻点,时刻提醒各责任单位工作责任,逢我施压,强化责任,确保在12月底前按时按质完成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2016年12月30日,慈利县圆满完成年度搬迁任务,建成居住区焕然一新、亮点频现——零阳镇墨砚集中安置点被省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推荐为先进典范。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