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

文化

>

正文
一个老区女人的故事花絮
发布时间:2016-10-13 09:44:48  来源:华声在线张家界站     
0

女人年轻时很漂亮,“我刚上班的时候,就有人做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她也很自信,成家以后,甚或有了孩子了,还时不时有人好心为她做媒,“有一次,一个大老板向着我说,要给我介绍一个香港大老板的儿子呢!”她自曝“情史”,灿烂地笑道。


我与她接触不过几次采风之间。她很健谈,遇到健谈者,最好的策略便是闭嘴。我就是其中闭嘴的一个,只做一名忠实的听众。



她是原桑植老区天子山人,家中的老大,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父亲有点老腰伤, 16岁就开始当家。有天父亲要她竹叶坪去赶场,背几只小猪卖,换点钱好做它用。


天子山到竹叶坪,现在坐车要半个多钟头,那时只有山路,崎岖一二十里。四只七八上十斤的月猪,安安静静挤在喇叭口背篓里,女孩空着肚子,背上一大早就出发。


到竹叶坪场上,走了一个多钟头。遍身弥漫着猪尿屎味,但那时大家身上都不怎么光鲜干净,无所谓。女孩头一回做生意,脸皮浅,就蹲在街边,也不敢放声吆喝,半天无人问津。差不多十二点钟,终于等来一个大嫂,问月猪怎么卖啊?父亲先行告诉了大致的行情,她就老老实实地作答,“一块五。”


大嫂开始还钱,“少点儿吧,一块二?”


女孩不会扳价,好容易来个人光顾,又是自家母猪下的,正想着脱手。有8斤多,迫不及待只算8斤整就出手了。卖掉一只,总算开了张,她心底才稍稍踏实些。下午一点多钟,好不容易又盼来个中年男人上前来问,他一下买走两个,不过价钱压到只一块。最后一个始终没有人问,到了三点多钟,小猪哼哼唧唧起来,想必是饿了,女孩也才感觉肚子空荡荡地。


“就在街边一家面馆里,三毛钱一碗面,我要了两碗;连汤带水一气吃完,感觉欠点,要了两根油条,五分钱一根;后来感觉还有点欠,就又要了两个门栓粑粑,一毛五一个,后来……”


当描述回忆起三十多年前饿着肚子的形状,她禁不住泛出来泪花,仿佛前世带来的饿痨,其情其境宛然在目。


我忍不住急忙插话道,“你一口气吃掉了一斤月猪呢!”


“第一次成功做生意,回家后父亲使劲夸奖我!”她现在还感到很高兴。



这个女人,她做过导游,还做过企业员工,但是她不想这份安稳饭,全民经商大潮一来,她打着哈哈,笑道:“我自己打破了自己的铁饭碗!”


“别看现在我的土特产走得好,朋友遍天下,不知道开头作了几多难!”她说起创业的曲折经历,又带着蛮不在乎的口气,“有一回在长沙谈生意,老板开始一毛不拔。到饭点了,老板下逐客令,我就软磨硬缠,赖在那里,老板没法,终于松口一起吃个饭。开始席上气氛有些尴尬,你知道我搞导游出身,导游都会张口即兴来几首民歌,我为了活跃气氛,腆着脸劝酒,唱了一首地道的桑植民歌,‘哪有毛铁烧不红,哪有棉花弹不绒,只要我的心意真,冷水泡茶慢慢浓。’”


气氛需要调节。老板来了兴致,马上喊拿酒来,要玩新花样,他满满斟上一大杯,想看女人的戏:“你不是想签约吗?一杯十万,你喝不喝!”


这不是为难一个女人么?但是,无论官场商场,近些年来,这样的事情很多,犹如荤段子,可以为酒席助兴,关键时刻还真可以成事。


“当时心想,成败在此一举,我从来没喝过白酒,一口竖下去,一二两的高度数酒,就像火药,火辣辣的,从喉咙一直烧到肚子里,眼睛水都呛出来了,连着干下去三杯!”


命运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好瞌睡只要一觉,女人的事业慢慢步上正道。



今年武陵源要在全省率先整体脱贫。怎么脱贫?眼前脱贫了,没几年又返贫怎么办?女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切中腠理,并且想得远。前几天碰面,她围绕当前扶贫的热点话题讲起一个故事,当然,听故事的不止我一人。


说的是一户人家两个儿子,大的成家分开过了,小的二十大几了还单身一个在外打工。家里也不是非得以徒有四壁来形容,老头子早已故去,老妈子一直操心,活怕小儿子娶不上媳妇。


要过年了,村里每年要慰问穷困户,一般人家不过包三两百块钱表示心意,走到这户人家,看着时困难,就送了老妈子一千块。岂知还没等村里人退堂,老妈子当面数着钱,当面就憋着嘴“嗬嗬嗬”地哭了起来,她一面哭,一面向着村里人说:“这怎么娶得来幺儿媳妇啊!”


嫌给少了!


“稀泥巴糊不上墙,这样的人,只指望着等靠要,好像贫穷是光荣,帮她是应该的,如果不从思想根子上改变,怎么扶得起来?”她有点杞人忧天地说道。


其实,她认为首先应该扶智。她不止一次和我们白话说起来,她养育了三个孩子。


她解释道,自己有两个,眼前帮别人养了一个女儿。


“也没做什么,每年不过送孩子几千块钱,交点学费什么……”她做得很巧妙,既不伤人家自尊,人家又乐意接受。


她从小学或者初中开始跟踪,相中以后便会资助直到大学毕业。原来曾帮助了一个男生,可能什么原因伤了她的心,所以现在只偏好接济女生,“女儿有良心!”她淡淡地说道。



每次采风完,要写应景文章了,我便有些黔驴技穷,大量看书找资料。有时候灵光一闪,不知不觉就会把听到的故事现炒现卖。如不久前去桑植,听她描述自己年少时卖月猪的艰苦故事,我回来就张冠李戴套进《廖城》了。


我没有正正经经采访过她一次,不过一道拉拉家常,涮涮乱弹,或者亲耳所闻,或者道听途说,只是一个无意,一个有心。但陆陆续续下来,我的心中始终只保有这个风韵犹存的女人人生片段和花絮,至于其它涉及人权隐私,不但不便刨根问底,更不能打听和虚构,否则会有些过,是违法的。


但我又不止一次地在心底设想,曾今居住在贫穷偏僻的桑植老区,凭借自己后天的努力和及时把握机遇,从一无所有,到创业有成,又能尽己所能回馈社会,这应该是一个背后大有故事的女人!


最后,也不披露这个老区女人的真实姓名和身份以及年龄,让那些有缘读到我这篇文章的人,尽情去猜想和描摹。


文/蒋献輝

要闻

湖南新闻

区县快讯

论坛